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石资本陈延立:练就多市场把握能力,横跨一二级投资

2021.08.0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31501652944136_.pic.jpg

作为大湾区头部私募股权投资(PE)机构之一,早早就布局二级市场业务的基石资本,亦是深谙一二级投资的代表机构。自2001年成立至今,基石资本已有20年的历史,管理的各类基金规模达600亿元,涵盖天使、VC、PE、二级私募证券等完整的权益投资链条。

对于如何看待一二级市场的投资、未来如何在A股市场获取超额收益等问题,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近日对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进行了专访。陈延立认为,一二级市场在投资人结构、投资标的、投资风格存在一定差异。能够横跨一二级进行投资,往往具备了多市场的把握能力,拓展了投资的深度和广度。


二级市场投资难度更大

证券时报记者你们如何看待不同阶段的投资?

陈延立: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基础和逻辑各有不同,也存在紧密的联系。投资一级市场的资金主要是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以及部分高净值客户,投资期内资金稳定,投资者的心态相对比较长期和理性,但市场规模比二级市场小,定价博弈不充分,流动性较差。机构之间业绩的差异,来自对于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深度以及投资的成功率、顺畅退出。

而二级市场作为更大的融资市场,标的数量多、行业广、市场规模巨大,近期深沪交易所每天交易量都达万亿级。二级市场的资金来源更广泛,市场波动大、投机性强、流动性好,但投资的难度更大,挑战更多。除了标的选择,买卖时机的把握亦很关键。


证券时报记者你们怎样看待投研的深度?二级与一级的投研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陈延立:无论一级还是二级投资,都要把投资建立在研究之上。在把握各种细节和一线信息的基础上,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方向。

二级的研究除了找到优秀的标的,更关注业绩的拐点、把握预期差,争取先人一步前瞻性地布局。除了基本面,还要研究市场走向、风格选择以及估值的合理性和弹性。市场波动背后是人性的挑战,因此短、中、长的研究视角都要具备。

一级市场研究则侧重关注产业、企业的基本面,关注企业家精神,更看重行业的空间、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长期的竞争格局,关注企业治理结构。在估值方面,由于是机构之间的博弈,因此相对理性。


坚持做多中国 看好科技成长

证券时报记者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PE进入二级市场投资,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陈延立:基石资本进入二级市场已经有7年了。我们亲身的感受,二级市场空间巨大,市场进入长牛、慢牛阶段,赚钱效应明显。同时,一级、二级的投资理念相同,资源可以互用,存在协同效应。从国际上来看,许多大型的、成功的资管机构是横跨一二级市场,甚至不同市场,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证券时报记者在A股市场逐步成熟的情况下,未来怎样获取超额收益?

陈延立:首先,明确坚持做多中国。在大国中,中国具有较高的成长速度。随着居民对于权益资产配置拐点的到来,长期利率下行,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长牛、慢牛;其次,坚持配置优质股。长远来看,优质资产稀缺,因此对估值应适当增加容忍度;最后,坚持看好科技和成长风格。精选向上空间巨大、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

长期来看,投资回报来自产业和企业的成长。我们过往在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消费升级等领域有深远的布局,支持我们建立起二级市场差异化优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沈宁 许孝如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