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机会在哪?基石资本投资副总裁严涛:后疫情时代看好这类公司

2022.04.0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医药生物,一个被视为朝阳的行业,在二级市场曾经诞生过多只十倍股。头部企业因为业绩持续高增长而被诸多机构投资者看好。但进入2022年,医药生物板块的表现却令众多投资者失望。

这个行业未来前景如何,是否还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证券时报记者就医药生物行业的投资前景,采访了基石资本投资副总裁严涛。基石资本目前管理规模超过600亿元,先后成功投资了迈瑞医疗、新产业、凯莱英、华大智造等知名医药生物和医疗器械企业。

证券时报记者:中信医药指数今年下跌了12%,是表现最差的行业指数之一。主要原因是什么?

严涛: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是2020年疫情行情下医药板块整体估值较高,进入2021年以来高估值回调。第二个原因是集采和医保谈判后相关品种大幅降价,对部分药企营收产生影响,创新药国内市场的想象空间也被压缩。此外,地缘政治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医疗相关行业供应链风险的担忧等等。另外,国内药企PD-1抗体在美国审批遇到的问题尽管可归因于科学因素,仍在一定程度引发市场对FDA监管态度不确定的担忧情绪,可能放大到对国内新药出海前景的担忧。

证券时报记者:CXO(Contract X Organization,研发、生产销售合同组织)板块此前一直是各大基金重仓板块。但从去年开始,机构也开始抛售。龙头股药明康德去年达到了172元的高位后,现在股价已经回落到100元附近。2月份更是因为被列入美国“未经核实名单”(Unverified List,UVL)名单而出现快速下跌。您怎么看待CXO板块的投资价值?

严涛:对于UVL,由于药明相关工厂设施和产能已建成,同时也有美国以外的替代供应商,UVL名单本身对于药明业绩的影响是较为有限的,市场表现有一定的过度反应。

而对于CXO,由于CXO企业相对新药研发企业的业绩确定性,国内机构投资者一直比较青睐。实际上,有投资机构在二级市场卖出的同时,对一级市场CXO企业却仍在进行较大金额投资。

国内CXO板块估值长期高于国外,短时间内可能由于市场情绪的影响、新药研发企业因为融资遇冷、缺乏临床价值的me-too药物不再推进、部分缩减投入等原因,估值有所调整。中长期看来,业绩增长的基本逻辑,如国内新药研发投入趋势、国际产能转移、头部企业并购整合等没有大的变化,仍然是景气度较高的赛道,但企业可能出现分化。我们看好运营能力和团队实力强的头部企业,以及一些研发、生产门槛相对较高的新赛道。

证券时报记者: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已经两年时间。疫情如何影响医药生物行业的长期价值?哪些细分板块会长期受益?哪些板块的爆发只会是昙花一现?后疫情时代,你们更看好哪些类型的公司?

严涛:新冠疫情直接受益较大的板块有IVD(In Vitro Dagnostic products,体外诊断产品)、疫苗、小分子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定制研发生产机构)等。

长期来看,新冠带来的额外订单、收入会减少和消失。IVD企业、小分子CDMO企业需要利用所获资金,进行业务类型、区域等方面的扩展,消化高估值、保持业绩增长;疫苗板块的mRNA这个新赛道在国内快速发展,尽管面临技术、安全性、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挑战,仍然是很有潜力的方向。

新冠除了对业务的直接影响,也重塑了供应链。疫情期间国外供应商受到较大影响,企业寻求国产化替代,给IVD、疫苗等行业的上游带来了发展机遇。如果相关企业能够借助机遇,实现更多关键技术上的追赶和超越,未来前景可期。

证券时报记者:医药集采是对全行业有影响,还是只是影响产业链上的某些环节?集采是否意味着生产高毛利药品的公司,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严涛:集采政策的影响是较为深远的。随着集采逐步常态化、制度化,以及范围的扩展,医药、医用耗材、IVD等领域企业都受到影响;医药领域仿制药和创新药企业,化学药和生物药企业都有影响;在产业链上,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渠道也都有影响。

集采政策下,壁垒不高的仿制药、缺乏临床价值和差异化的“伪”创新药的高毛利必然受到影响。如果参考欧美市场,可以看到这些品种原本的高毛利也是不合理的。而真正具备临床价值的优质创新药仍然具有自主定价权,药企的创新将成为新常态。

证券时报记者:从前年开始,香港市场开始接纳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对于这类企业的投资价值,您怎么看待?

严涛:港交所2018年新修订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随后有大批国内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这里面有一批企业可归属为中国最优秀的生物科技企业行列,长期成长性和投资价值很高;但由于上市的硬性门槛并不高,我们认为也有部分企业的投资价值相对一般。

投资机构应该看到,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上市本身只是企业发展过程的一个节点,从Biotech向Biopharma企业发展的众多挑战和风险仍然存在。类比纳斯达克市场,上市之后企业还会出现很大程度的分化。对于企业的价值和风险,需要机构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更专业化的判断。

证券时报记者:医药板块的龙头企业,虽然流通盘大,但因为机构投资者众多,常常因为机构之间的博弈而出现流动性问题。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一员,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严涛:二级市场机构博弈是常见现象。作为一级市场投资者,我们遵循对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自身的价值判断开展投资。

证券时报记者:未来基石资本在一级市场看好哪些投资方向,理由是什么?

严涛:创新药企业在目前的A股、港股表现处于低谷,二级市场需要时间来恢复信心。但我们也看到近年来药政监管及支付端准入对创新药的支持没有改变,国内企业获批NDA、进入临床后期开发阶段的新药数量有长足进步,在一些新兴赛道的研发水平已缩小与国外差距;相信一定会有一批优秀创新药企业能够穿越周期。因此创新仍然是我们长期看好的方向。短期内行业正在经历挤压泡沫、估值回归的过程,我们会重视标的选择和投资节奏的把握。

在细分赛道上,基石的医疗团队有较广的覆盖面,过往在小分子、细胞治疗、核酸药物、疫苗等领域都投资了一些优秀标的,我们的行业研究也保持对新技术方向与行业趋势的关注。

另外如刚才所述,CXO、行业上下游“卡脖子”环节,也是我们看好和关注的方向。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陈霞昌 编辑:万健祎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