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5 浏览次数:
1939年,日本医生Tutomu Sato采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矫正近视,由此真正开启了手术矫正近视的历程。
2000年初,中国一批企业家开始了眼科医院创业之旅,基石资本所投企业普瑞眼科创始人徐旭阳正是这批创业大潮人群中的一员。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眼科手术技术也从早期准分子激光(PRK)步入全飞秒(SMILE)、人工晶体植入(ICL),摘掉眼镜成为近视患者对于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中国由此成长出一批眼科连锁企业。
20多年后,2022年7月5日,普瑞眼科正式IPO,截至收盘,上涨56.67%,市值达78.88亿。
所谓“金眼科,银牙科”,作为少数坐拥高成长性和高壁垒,兼具刚需和消费双属性的行业,眼科近两年再度迎来掘金狂潮。
在二级市场,“眼茅”爱尔眼科的市值一度逼近4000亿,欧普康视市值最高超过900亿,还有多家眼科企业正在赶赴饕餮盛宴;
在一级市场,据动脉网统计,从2021年至2022年2月,我国眼科赛道一共发生51起融资事件,40家企业获得融资,涉及投资机构近百家,总吸金额超80亿人民币。
火热的赛道背后是一些触目惊心的事实:
中国保守估计有6亿近视人群。
其中青少年近视问题更是令人忧心。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而且低龄化问题非常突出,还在读幼儿园的6岁儿童,近视率就达到14.3%,其中更有1.5%为高度近视。
如此庞大的眼科医疗需求却远未得到满足。以屈光手术(治疗近视)为例,我国屈光手术量约为150万例/年,屈光手术率约为0.25%,而美国2018年近视人群屈光手术比例在0.8%至0.9%之间,中国市场渗透率仅有美国的 1/3 左右,增长潜力巨大。
眼病诊疗方面,2018年我国CSR(每年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为2662,相比美日等发达国家CSR10000以上的数据,差距非常明显,甚至还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与我国老龄化进程和个人生活水平提升不相匹配。
据 Euromonitor 研究报告数据估计,目前我国的眼科市场规模约2105.64 亿元/年。
针对国内眼科医疗服务“全国分散、地区集中”的市场格局,普瑞眼科采用了“直营连锁”的经营模式,目前公司已开设23家连锁眼科专科医院,覆盖全国所有直辖市及十余个省会城市,在眼科专科医院的建设、运营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套成熟、高效的管控模式。
在人才方面,普瑞眼科的医疗服务骨干均具有10 年以上的从业经验,目前公司拥有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超过1000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普瑞眼科坚持“引进+培养”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通过医院内部、集团内部资深医师带教培养年轻新人及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遴选合格的医生入校培训打造梯队合理的人才结构;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一方面逐步扩大全职医生规模,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优秀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汇集了一定数量的公立医院优秀医师。
此外,为提高公司的学术科研水平,公司成立了屈光、白内障、眼底病、视光和斜弱视四大专业学组,致力于这四大领域的学术与临床技术研究。
同时,普瑞眼科不断升级和引入眼科医疗的先进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专科技术水平。比如,在屈光领域,公司引进德国蔡司VisuMax全飞秒激光系统,可在全部医院开展技术领先的全飞秒屈光手术;在白内障领域公司引进飞秒白内障系统,适合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治疗,患者疼痛轻、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在眼底病专科领域,公司引进蔡司眼底造影系统,检查结果更客观、准确和动态。
2018至2021年,普瑞眼科实现了稳定高速增长,营业收入从10.16亿元增长至17.10亿元,净利润从0.31亿元增长至0.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93%和44.18%。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屈光不正、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且呈现低龄化现象,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加。同时,我国对于居民基本医疗保障逐步完善和人们眼健康意识逐步增强,我国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基石资本认为,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眼科和口腔等领域最有可能诞生大白马。一是拥有庞大并且持续增长的(刚需)患者群体;二是科室较“专”,对其他科室的依赖程度较小,容易独立运行;三是行业已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标准化、专业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更易通过连锁做大规模;四是利润率高,并可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压低成本。
近两年来,医疗健康行业因“集采”政策的实施,原有的医疗健康行业投资逻辑受到了挑战,但基石资本从中长期的角度认为,中国有1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市场足够大;其次,中国在人均收入跨过1万美元后,老百姓对于医疗的需求将更加广阔,医疗健康行业也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再次,从全球发展历程来看,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如武田制药、辉瑞、默克这样的巨无霸企业,以及Comirnaty、修美乐和Spikevax等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的单品;此外,中国还有工程师红利,在全球研发中占有成本优势。
在此背景下,基石资本在疫苗、创新药、CXO、医疗服务等赛道上进行了持续布局。截至目前,基石资本布局的医疗健康企业包括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基因测序仪龙头企业华大智造、CXO平台企业凯莱英、体外诊断龙头企业新产业、创新型小分子新药研发企业药捷安康、细胞治疗领先企业驯鹿生物、疫苗龙头企业瑞科生物和艾博生物、生命科学上游代表性企业奥浦迈和关怀医疗、消费医疗代表企业正雅齿科和蒂螺医疗、合成生物龙头企业华恒生物、全国领先的连锁药房企业全亿健康,国际领先的小核酸抗肿瘤研发企业圣诺制药等。
未来,基石资本也将继续挖掘和布局有成长潜力和广阔前景的优质医疗健康企业。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