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浏览次数:
2025年,忙碌的小王想利用周末去看病,他在手机APP上轻点几下,就成功预约好了一位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
这个仅用一分钟就挂上的专家号,在二十年前,常常需要裹着军大衣彻夜排队。
二十年间,“挂号难”的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有一家企业在这场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就是健康160。
2005年,在互联网浪潮中,罗宁政创立了健康160。这位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的IT男,秉持着“互联网+医疗是一个造福人类的事业,是一个有福报的事业”的信念,开启了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创业之路。
20年后,健康160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服务了逾5500万名用户,连接了超过44600家医疗健康机构和超过90万名医护人员。
2025年9月17日,健康160在港股上市,首日上涨137%,市值突破90亿港元。
健康160上市仪式现场
从左至右:基石资本宋建彪,健康160创始人罗宁政,健康160联合创始人王明,基石资本孙萌
作为一个全面的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健康160的主营业务为销售医药健康用品和提供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其中,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业务包括针对企业客户的批发模式和针对个人用户的零售模式,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
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包括在线营销解决方案(协助医疗健康机构进行营销及患者拓展)、数字医院解决方案(支持医疗健康机构开展院内数字业务,包括传染病监测及全流程患者管理)和在线健康服务(令注册医生能够直接向个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等。
健康160的业务模式及社会价值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健康160平台自成立以来已累计连接超过44600家医疗健康机构,其中包括超过14400家医院(包括3430家三级医院)及超过302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截至同日,公司合作医疗健康机构中超过6800家民营机构在其平台上主要提供消费医疗服务,如牙科、眼科及体检服务。
截至同日,健康160自成立以来已累计与超过902300名医护人员(包括约46200名注册医生)建立合作关系。
同时,健康160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截至2025年3月31日,注册个人用户为55.2百万名。此外,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健康160平台录得平均月活跃用户3.3百万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i)2024年通过平台挂号的数量计算;(ii)截至2024年底合作医院数量计算;(iii)截至2024年底合作的三级医院数量计算;及(iv)截至2024年底接入平台的医护人员数量计算,健康160平台是2024年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中最大的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健康160于所述期间/截至所述日前的业务规模
通过业务扩展及变现机制,健康160实现了可观增长。2020-2024年,公司的收入由2.79亿元增长至6.21亿元。
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并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增长,行业前景广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19年至2024年,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由548亿元增长至220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2.1%;预期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7401亿元,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2.4%。
基石资本表示,在2015年投资的时点,基石资本即已洞察到健康160的模式价值:健康160以挂号服务为入口,先通过提高医患黏性吸引双方围绕健康管理形成长期互动,进而实现高质量用户沉淀,后续再通过健康管理服务深度挖掘用户价值;同时,通过为医院、医生、患者打造全场景产品服务体系,构建起医疗诊疗环节中诊前、诊中、诊后的完整闭环。
基石资本认为,健康160未来有望成为健康管理领域的核心价值平台,以及依托大数据能力的医疗服务型开放平台,为健康管理生态中的各方持续创造价值。
去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和《汽车界下一个退场的会是谁?》,引发了一些反响。
三篇文章看似三个主题,其实还是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做多中国”。
我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核心要义。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何在?来自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包括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预期,其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如何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创造巨大的财富效应。一个包容的、有强大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对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册制的核心是调动全社会的创业和投资热情,进而改变全社会的融资结构。
为何去年我又开始密集地提及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确乎已经处于世界大变局的关键时点了,一切都在加速演进。
在政治上,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升级,新旧力量激烈竞逐。如何续写和平与发展、稳定与繁荣的篇章,深刻地考验着各国的智慧与担当。
在科技上,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前沿科技不断突破,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深刻地改变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
在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断解码,中国智造强势出海,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正在席卷全球,行业的淘汰赛将加速。在汽车机器人时代,即人工智能与芯片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人聪明的汽车机器人登上舞台将是这个产业的奇点!
对于投资来说,202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一个从低估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表现暗淡的同时,很多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我在基石资本的22条投资“军规”中强调的那样:投资与宏观经济无关。股市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从5至10年来看,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并不成正比。同时,股价走势与企业绩效也并非完全对应。
投资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也不是投资行业和赛道,而是投资活生生的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是微观中代表新经济的优秀企业。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I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大幕,让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重仓硬科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打好这场“做多中国”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