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深圳奇迹离不开资本、人才、科技企业“铁三角”

2020.08.25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age.png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如今,深圳已发展成举世瞩目的国际化大都市,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站在特区成立40年的关口,回溯深圳40年来走过的路,深圳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哪些经验适合在全国推广?深圳未来在哪些方面可以做的更好?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深圳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作为目前已累计管理天使、VC、PE、并购、定向增发、私募证券等类型的投资基金共80余只,累计资产管理规模逾500亿元的大型PE创始人,张维对深圳的发展有着深入的思考,就记者关心的问题一一娓娓道来。


深圳有几方面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从政府机关下海后,1994年,张维来到了深圳。
谈起刚来深圳时的感觉,张维表示,“刚来时我觉得找工作很方便,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张维回忆称,刚来深圳时,遇到两种类型的人比较多:离婚的和怀才不遇的。
“我刚到深圳时,发现一个重要现象,我很多同事和邻居都是离了婚的,在90年代初离婚率没那么高,我们这代人即使不满也不会离婚,所以这些敢离婚的人很多是有叛逆精神的。我还遇到了很多怀才不遇的人,很多还是从有实权政府机关下海的。这两种勇于走出过去的人 ,在深圳这个有着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的城市,最早接触到典型的市场经济后,迸发出了很大的能量来。”
40年来,深圳创造了很多奇迹。中国最优秀的民营企业很多都是从深圳成长起来的,包括像华为、腾讯、中国平安、大疆无人机、迈瑞医疗等。
深圳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在张维看来,深圳有几个方面是在全国城市中绝无仅有的。
首先,深圳是个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有一个特点,用张维的话说叫做“官不欺民、民不媚官”,因此社会环境和气氛跟全国不一样,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政府愿意帮助企业,所以企业发展得好,而企业发展得越好,政府就越愿意去帮助企业。
还有,深圳经济市场化程度非常高。比如,截至8月20日,深圳一共315家A股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在深圳所有上市公司中数量占了71.4%,而北京和上海的比例就小得多,分别只有55.8%和48.3%。
在深圳的市场化方面,从一个投资人的角度,张维举了柔宇科技的例子。他说,柔宇是在深圳这样一个市场化的土壤和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在估值达到200亿之前的融资完全是市场化的融资,这从侧面也说明了深圳以及投资机构对长周期的硬科技创业的宽容和支持。
“柔宇在深圳是个有争议的企业,但我觉得他迟早会成为深圳的骄傲。”张维表示。
“深圳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吸进了全国各地的移民过来,是一个彻底的移民城市,是个包容的城市。只要别人还在说深圳像美国的硅谷,而不是说美国的硅谷像中国的深圳,那么深圳的增长空间就还没有结束。”张维总结称。


深圳应继续强化“铁三角”

对于深圳目前的发展状态,张维分析称,深圳已经形成了三个“密集”的“铁三角”:资金资本密集,人才技术密集,大型科技企业生态密集。深圳在这三个方面已经达到了自我循环、自我推动。
关于深圳未来的发展,张维反复提到上述“铁三角”,深圳不应满足,而应该继续强化这个“铁三角”。
具体来看,可以吸纳更多外地的硬科技企业落户深圳。这些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有望以其为中心形成一个生态圈。
再一个就是深圳曾经做了1000亿的政府引导基金,引导基金吸引了全国优秀的GP和资金管理人驻扎在深圳,这也非常重要。因为引导基金还带来了大量外地资金,使深圳变成一个资金密集高地。政府要更加做好引导基金的运作。
“如果深圳成为优秀企业聚集地,也是一个资金密集高地,那么很自然就带来了第三个特点:人才和技术密集高地。因此深圳现在要强化这三点,从政策支持上强化,把全国最优秀的机构吸引过来,人才上有更开放的政策,做到人才密集,再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中国最优秀的大型技术导向型企业落户驻扎深圳。”张维表示。
关于吸纳优秀企业落户深圳,张维还提醒到一点,不要轻易放弃一些“独角兽”企业。他以商汤科技为例分析称,前几年深圳只意识到商汤科技是个独角兽,没意识到其会成为大象,结果公司被上海“抢走了”。
“这点是要注意的,深圳要有足够的眼光和胸怀把这些冒头的优秀企业吸纳过来,从政策,到办公场所、税收等各方面都提供大力支持。”
而作为一家投资机构的管理人,张维认为,PE对深圳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能起到很好的催化剂作用。目前中国的股权投资跟国外的黑石、凯雷、KKR等比起来还有些差距,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及中国整个产业形态的转变,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也会出现全球性有影响的机构,而这反过来又能促使中国企业更好的发展。
“我刚刚讲的柔宇的例子,基本上能代表投资机构能起到的作用。正是有这些活跃的市场化投资机构,才能使这些高科技企业能够成长孵化起来,拿到宝贵的资金,熬过一个个长周期的研发投入以及试生产、试运行阶段。我们做投资,最看重企业的两点,一是有战略定力,心无旁骛、专注主业,这些企业不会轻易进入其他领域,无论宏观经济环境怎么样,都始终重视研发投入、注重组织体系建设,典型的代表就是华为。二是企业家精神。在被写进中央文件之前,我们就在强调企业家精神。深圳就涌现了很多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包括任正非、马化腾、马明哲、王石、大疆无人机的汪滔、迈瑞医疗的徐航和李西廷等等。”张维最后说道。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刘海军  编辑:何剑岭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