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创投经典之战!3年3倍,IRR90%,医疗界“华为”迈瑞医疗回A股一周年!基石资本张维:没有很强的信心,绝不会下重注

2019.12.20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age.png


A股上市一年,作为医疗界“华为”的迈瑞医疗,市值已涨到私有化时的四倍。即便是上市前入股的投资机构,应该也没想到涨幅会如此惊人。
当初,迈瑞医疗创始人徐航在私有化回归时,询问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这次投资迈瑞医疗的期望回报率是多少?
张维说,3年1倍没有问题。并且毫不犹豫地重仓了数亿元。
如今,迈瑞医疗的表现远超预期。在2016年迈瑞医疗私有化回归接受基石资本等投资机构投资时估值超过500亿元,而在目前拥抱核心资产的大背景下,迈瑞医疗市值最高曾达到2400亿元。3年时间,涨幅超过3倍,基石资本投资迈瑞医疗的内部收益率(IRR)近90%。



迈瑞起家:用高性价比杀出重围

80年代、90年代,借改革开放的东风,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了一批当今已成长为巨无霸的公司。
1991年,李西廷、徐航与成明和三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离开了中国医械界的“黄埔军校”安科公司,一起成立了迈瑞医疗。在迈瑞做的事,和他们在安科做的,也并没有什么大不同:面向临床医疗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当时,华为也不过才成立了4年时间。
创始人之一的徐航讲起曾经的创业艰难,仍然历历在目:第一次去北京参加展会,只租得起半个展台,他一人身兼销售业务员、技术工程师等数职,口水说干,才有人愿意了解这个全新的品牌。但有了第一个客户,迈瑞的生命力开始体现出来:从乡镇农村医院等中低端市场起步,以高性价比吸引客户,同时加大自主研发,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但当时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都被西门子、飞利浦等外资企业把持。
到了2000年,迈瑞开始通过贸易出口的方式进军海外市场。早期的模式是参加海外展会,寻找合适的代理商,进行粗放式的贸易。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欧美几大医疗器械巨头的垄断地位,医疗器械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迈瑞凭借着高性价比,开始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并在2001年-2008年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0%。
并购是全球医疗器械公司成长的主要策略之一,迈瑞亦是如此。通过并购整合,迈瑞不仅获得了新技术,还打开了海外市场。2008年至今,迈瑞先后收购了美国Datascope的监护业务、Zonare、武汉德骼拜尔、深迈瑞科技、北京普利生及上海长岛等公司。尤其是2008年3月,迈瑞收购了全球最古老的监护品牌——美国Datascope(DSCP.NASDAQ)监护仪业务,同时获得了Datascope在欧洲的分支业务,同年,其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子公司成立;与此同时,迈瑞医疗还整合了Datascope的管理及销售团队,由原来的分销、代理商模式转变为本地化营销的直销模式,依托本地化的营销团队,迈瑞医疗逐步打开欧洲市场。而2013年收购Zonare,则帮助迈瑞撬开了高端医院,包括梅奥、约翰·霍普金斯等的大门。


如果回顾迈瑞前20年的发展,和以华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有着一样的轨迹:用高性价比打败高高在上的外资巨头,然后重金投入研发,再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迈瑞在资本市场上选择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考虑到国外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以及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迈瑞当时的选择无可厚非。

image.png


成功投资的关键:对估值体系和成长性的把握

迈瑞2006年在美国上市,当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仅为人民币15.1亿元和3.6亿元。在美国上市8年后,迈瑞做到了人民币80.9亿元的收入和11.8亿元的净利润。
给迈瑞医疗进行估值并不容易。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主要考虑上市的可行性和成长性,往往忽略了不同资本市场的估值差异。以迈瑞医疗所在的医疗器械行业为例,在当时的美国市场,美国同类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是30倍,迈瑞在退市前的市盈率是19倍;美国同类上市公司的平均利润率是10%,迈瑞是16%。而国内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超过40倍,平均利润率超过15%
因此,中美两地资本市场的差异,让迈瑞的估值长期大幅低于A股上市的同行业公司。迈瑞医疗决定私有化公司并回归A股。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最终在2015年11月,各方以28美元每股的价格达成了协议,并在2016年3月完成私有化交易。
私有化后的迈瑞,开始准备回归国内资本市场。2016年下半年,迈瑞进行了增资扩股,引进了基石资本、深创投、国寿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其时,国内股票市场刚刚经历了三轮股灾,市场的整体估值,尤其是创业板,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调。对于投资机构而言,2016年整个市场信心不足,迈瑞医疗私有化增资扩股的估值超过30倍,而私募股权机构在一级市场大多数的项目投资估值都在20倍以下。二者之差,一目了然。彼时,在迈瑞医疗增资扩股之际,很多私募股权机构频频接触迈瑞医疗,但高估值吓走了大多数投资机构,敢于下注并下重注的机构更少。因此,如果没有对迈瑞的很强信心,绝不会下重注。而除了资金上的支持,基石资本也为迈瑞提供了持续的投后服务。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如此解释投资迈瑞的原因:
第一,迈瑞是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同时作为一家在纽交所上市多年,并且顺利完成私有化的企业,迈瑞的规范性没有问题,因此迈瑞回归A股上市没有悬念;
第二,迈瑞医疗的高增长仍将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两个原因,让投资迈瑞有了很高的安全边际。张维是一个敢于重仓投入有安全边际企业的投资人。他很清楚,拥有了安全边际,就有很大概率带来高回报。


资本市场的不同特性对估值的影响巨大,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不同的上市地点,估值差异巨大,A股给予的估值更好,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高的年份有60、70倍,目前最新估值分别为26、43倍;美国股市在上涨十年后,目前标普500估值为23倍、纳斯达克是31倍,在此前的多数时间里,美股作为一个成熟市场,估值要低于A股市场;香港市场目前最新估值仅有11倍,估值最低。
“从投资角度来讲,如果你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是含糊的,而不是坚定和尖锐的,你在投资回报上一定是有天壤之别的。”张维说。
在迈瑞私有化之前,基石资本就已经有计划投资迈瑞,但最终因为创始人的私有化计划而错过了。迈瑞在回归A股前进行的增资扩股,让基石得以有机会重新审视迈瑞并最终确认入股。张维认为,迈瑞原有的优势没有因为从美股退市而减弱,此外,迈瑞持续的高比例研发投入,超越国内绝大多数器械公司的经销商管理体系,以及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趋势,都保证了迈瑞回归后仍然会有很高的成长性。
能在重新上市前获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上市后股价又持续上涨,并不代表市场对迈瑞没有质疑,包括医疗器械市场是否还有足够的成长空间、目前迈瑞的估值是否透支了未来的成长性等等。
对于迈瑞回归A股后的表现,张维坦言,确实超出了当时的预期。但目前二级市场对龙头企业、白马股的追捧,是基于企业的良好业绩,而迈瑞业绩的持续增长,满足了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选择标准。短期来看,医疗行业的政策红利,包括分级诊疗等,还将给企业带来足够的成长空间。长期来看,进口替代是大势所趋并正在加速,市场空间极为广阔。
张维曾经说过,企业成功是存在标准答案的:第一,要有清晰的战略以及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建立组织体系和研发体系;第二,唯有企业家精神,才是带来百倍回报的根源。
迈瑞过去20多年的成长较好吻合了这个答案。从成立之初,公司从来没有偏移过自己医疗器械的主业。创始人花了近30年的时间,聚焦在如何把国产医疗器械做得更好。
在正确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走到罗马,只是时间的问题。



(编辑:韦依祎,责任编辑:魏锦秋,审阅:杜志鑫)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