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石资本张维:创业板要冲在资本市场改革的最前沿,用好用足深圳特区立法权

2019.10.2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age.png

“创业板改变了中国的融资结构,让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得到了宝贵的直接融资支持,为诸多创新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作为一家老牌投资机构,基石资本见证了创业板的创立、发展,站在创业板成立10周年这一节点,董事长张维作出如是评价。 

张维认为,假以时日,创业板也会诞生伟大的企业,甚至她们已经出现了,那就是创业板市值第一的迈瑞医疗和市值第二的温氏股份。迈瑞如同华为,长期投入研发,在医疗器械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而温氏的成功是世界农牧业历史上的奇迹,其从九十年代开始就有足够技术投入。由于主板的规则过于苛刻,这些优秀的企业并不具备主板条件,而创业板宽容的接纳了她们。这才是创业板的价值! 

下一步,背靠深圳这个全世界最像硅谷的城市,创业板需要充分利用深圳的先行示范区优势,用好特区立法权,在资本市场政策上取得突破!

10年创业板,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创投业如何看待创业板这10年来的成绩与不足?在创业板改革提上日程的大背景下,又该如何吐故纳新?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对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进行了专访。

回顾过去,10年的时间,创业板涌现了一批业绩好并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坏孩子,总的来看,“创业板是成功的”。张维认为,“假以时日,创业板也会培育出自己的谷歌、亚马逊、苹果和脸书。”

谈及创业板改革,张维认为,近十年来,中国产业体系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新经济的出现必须要与新的资本市场制度相适应。创业板的改革就是要建立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资本市场制度,冲在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最前沿。



创业板是成功的,迈瑞医疗和温氏股份体现了创业板的意义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代表齐聚深交所上市大厅敲响登陆创业板的锣声,开启资本市场征途。
时至今日,创业板公司已经增加至773家,总市值约5.7万亿元,分别约占整个A股市场的21%和10%。创业板开板以来,上市公司累计通过IPO、增发、配股和可转债等方式融资超过万亿元,直接融资投向创新创业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发展。

概括创业板的发展历程,张维评价,“站在1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创业板是成功的。
张维认为,创业板很好地实现了自身的战略定位:作为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创业板自2009年开板以来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得以拓宽,有效地为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活水。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自成立以来在支持新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到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业板持续发挥着资本市场核心和纽带作用,不断推动创新经济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发展。
迈瑞医疗和温氏股份,是创业板当前市值最高的两家企业,二者近期的最高市值都突破了2000亿。张维认为,这两家企业正好是创业板意义和价值的体现,“它们是创业板的骄傲”。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迈瑞医疗在2015年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后曾计划在主板IPO,后因商誉过高不符合主板发审规则而选择登陆创业板,从中可见创业板对科技企业的支持作用。
近年来,作为典型的研发驱动企业,迈瑞医疗的研发占比长期维持在10%以上的高位,目前产品和技术能力已在国内器械领域稳居龙头,并在全球都具备较强竞争力,引领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崛起。
因此,上市8个月后,迈瑞医疗的市值就问鼎创业板,并在整个A股医疗器械板块遥遥领先。参加了该创业板史上最大IPO的基石资本,也由此收获了丰厚的回报,“我们本来想3年赚1倍,现在是3年赚了近3倍。”
而迈瑞医疗之前的创业板“一哥”温氏股份虽然处在传统行业,但在管理和文化上却是现代企业的标杆。
“温氏用产业互联网的思维对行业进行整合,在信息技术的采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它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养殖业的关键问题——质量控制。为了进行质量控制,温氏创造性地使用了订单农业。早在1993年,温氏就建立了信息化的实时监控的管理模式;经过了持续20年的升级换代,如今,温氏已经团结了5万多个养殖户,使养殖户能够按照订单要求,严格使用温氏的原料进行饲养,完全按它的标准化方式进行生产。温氏不仅能够对养殖现场的温度、投放饲料、物料等状况进行监控,还能对养殖户的排污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张维毫不吝啬对于温氏股份的赞许,“温氏拥有巨大的合伙文化创新,提倡共建共享,上市时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持股占比不到20%,6700余名公司员工持有股份,其中很多人最早是养殖户,现在员工持股计划更是拓展到了上万名。通过建立平台,将5万多个加盟的家庭农场用互联网链接在一起,实现集约化管理+分布式作业,一方面实现轻资产,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责任心的问题。”
合伙文化造就了温氏的成功,却也导致其因股东人数超出规定而迟迟未能实现上市计划,直到后来政策出现转机,温氏股份终于成功登陆创业板。
除了迈瑞医疗和温氏股份,创业板还涌现了一批业绩好并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公司,例如宁德时代、爱尔眼科、汇川技术等,它们共同铸就了创业板的成功。
10年风雨兼程,这期间,创业板既有狂热的追捧,也伴随着质疑声。对于曾经出现的“三高”、“跟风式、忽悠式”重组等问题,张维认为资本市场所有新生事物都会遇到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境外的市场以及国内其他板块同样也曾遇到过,并非创业板单独出现的。
“即便是纳斯达克,它也出现过科技股的泡沫,泡沫破裂之后,剩下的企业中诞生了伟大的公司”,张维预期,“假以时日,创业板也会培育出它的谷歌、亚马逊、苹果和脸书。”在张维看来,创业板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必有所处焉。


科创板没有的,创业板也该尝试

10年创业板历经磨砺,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积累的大量的经验。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创业板。
10月20日,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资本市场助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要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完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基础制度,进一步增强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制度包容性。
创业板改革正在提速。对此,张维表示,“真的非常紧迫”。他指出,10年来,创业板规则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但是发行上市等一些基础性的制度并没有太大的突破。相较而言,中国产业体系在这10年间得到了重大的提升,很多目前前沿的产业和其中优秀的公司放在1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而新经济的出现必须要有新的资本市场制度相适应,定位于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的创业板,其改革真的非常紧迫。
谈及创业板改革,注册制无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这一方面来看,科创板为创业板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自今年7月正式开始后,科创板总体运行平稳,各项机制初显成效,市场走势也经历了充分博弈、震荡上涨、回归理性的过程。市场参与各方对注册制等各项改革措施都给予了很高评价。
对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张维认为,创业板应该吸收科创板的全部优点,除此以外,创业板还应该将服务上市公司的范围扩大。目前科创板主要针对科创企业,但是新经济中还包含了新消费、新服务、新商业模式等类型企业,这些新经济企业都应该得到资本市场的扶持。“科创板能做的,创业板都应该去做;科创板不能做的,创业板也应该去尝试。”张维举例:“比如温氏这样的传统企业,不符合科创板的定位,但是创业板应该支持。
张维还提到,创业板应该允许创业投资机构上市,以更好地利用直接融资推动创新创业。他表示,研究显示对于高科技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和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企业,股权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创新,而信贷市场的发展则会抑制创新。“创业投资机构是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大幅提高直接融资的效率。应该支持创业投资机构上市,从而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与科创板不同的是,创业板的改革还涉及存量改革的问题。
张维指出,涉及存量问题的制度主要包括再融资、并购重组和退市制度。目前创业板再融资和并购重组规则比主板严格,比如再融资对资产负债率有要求等。
对于并购重组,10月18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要求推进创业板重组上市改革,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其他资产不得在创业板重组上市。
对此,张维表示,这是一个市场化的安排,制度提高了容忍度,为质地一般的企业提供了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途径,同时可以整合上市公司资源,加快创业板吐故纳新,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更宽松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规则有利于优质资产的装入,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敢为天下先,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

资本市场的改革有两个主线,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法治化,市场化的方向现已在注册制、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有所体现,法治化进程也应加速推进。
“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法治化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制度的“四梁八柱”。创业板的改革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驾护航。
对此,张维认为,创业板改革的关键在于法治上的突破,而背靠深圳则是创业板的重要优势。
创业板的改革应该用好用足深圳特区立法权,加快在发行、交易、并购重组、再融资、退市等一系列制度上与国际接轨,提升深圳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到,“在遵循先发和法律、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前提下,允许深圳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
张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意见为创业板改革带来东风和广阔前景。
他建议,深圳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深交所这一资本市场的重要堡垒,针对资本市场的改革推出一些相应的政策法规,积极推动创业板改革,大胆先行先试,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设计安排,实现更加严格更加有效的法律监管、更加严峻的违规处罚、更快的退市制度等。
张维重点提及了退市问题:“A股这么多年退市公司只有100来家,占比不足5%,创业板只有欣泰电气一家。而美股整体退市的比例高达到七成。我国当前的惩罚力度尚显不足,未能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注册制下,监管重心后移,因此也需要监管升级。严格的退市制度是注册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治化应该起到存优汰劣的目的。”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中的战略定位要求,都是国际化资本市场建设的基石。具体到创业板改革,就是要建立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资本市场制度。从这一层面来看,也意味着创业板应该要冲在整个资本市场改革的最前沿。”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