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又一家连锁药房巨头来了!3年就做到前十,收入60亿,2000家门店!竟然是这样做到的

2019.09.26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age.png

2019年9月18日,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下称“协会”)主办、基石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基石资本”)承办的“保险资金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策略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把握医疗行业新形势、新政策、新环境,推动保险资金更好地服务医疗健康行业。会议由协会会员部负责人邓小娟主持,共有来自保险公司、保险资管机构、保险机构子公司、私募基金公司等100余家机构的200余位高管和业务负责人参会。

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陈有棠,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业务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朱恒鹏,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张江,基石资本副董事长、全亿健康董事长林凌,凯莱英医药集团CFO张达,迈瑞医疗资本市场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文楣分别做了主题演讲。凯莱英与迈瑞医疗也均为基石资本所投企业。


image.png

基石资本副董事长、全亿健康董事长林凌分享了中国连锁药房产业的并购策略。他表示,对比日本和美国,中国的零售药房市场仍处于并购整合的早期阶段,医药零售规模、人均医品零售消费、药房单点销售、药品零售占GDP的比重等指标均远远落后。而基于提升潜力大、整合空间大、人口红利大、受益消费升级、政策利好头部行业等原因,我国零售药房领域存在巨大整合空间,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必将催生伟大企业。他指出,参考海外连锁药房的先进经验,并购整合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连锁药房龙头企业已经通过整合和并购带动经营正循环,头部企业的收入、利润增长显著超越行业水平。龙头企业中,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利用其融资便利性,近年来加快并购步伐,获得了更快的成长速度。加盟和互联网医疗是我国连锁药房行业发展的新引擎。


全亿健康成立于2016年,为基石资本与原海王星辰团队共同筹划的连锁药店并购项目,旨在通过抓住行业整合的窗口期,利用3-5年时间快速打造成中国最具规模、最有价值,并且线上、线下融合的连锁药店龙头企业,创造了特有的“资本+管理+机制”模式,是基石资本“控股式并购”战略的成功实践。在中国药店杂志社日前发布的“2018-2019年度中国药店价值榜”和“2018-2019年度中国药店直营连锁100强”上,21世纪药店评选的的“2018~2019年度中国连锁药店直营力百强企业”中,全亿健康均成功跻身榜单前十。预计今年,全亿健康销售额会超过60亿元。


以下为林凌演讲全文:


欢迎和感谢保险资管和投资界的同仁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关注。前面的嘉宾介绍了宏观情况和政策演变,接下来其他企业的同仁将从微观方面谈谈行业具体的感受,我作为基石资本和全亿健康的代表,主要谈谈我们对零售连锁药房的投资和并购的认识,还有一些具体工作的推进。
今天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为什么要选择零售连锁药房行业做并购整合,二是全亿健康在行业内发展的经验和感受,三是全亿健康对未来发展的打算。

01

发现机会:

中国连锁药房行业有望诞生千亿级的企业


在零售连锁药房行业,有2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值得关注,一个是日本,一个是美国。
首先是日本。日本零售行业在过去一直是中国零售行业最关注的,他们取得了很不一样的成绩,对国内有很多启发。
日本零售行业在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失去了增量。2000年后,在政策的推动下,并购开始大量产生,零售行业开始集中。到2005年左右,由于零售行业多年负增长,企业经营困难,提供了大量并购机会,零售行业加速集中。

image.png

在日本90年代至今近30年的零售增长停步期间,细分行业中百货衰退最大,便利店和药店的市场份额增长最快,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7-11。其背后的逻辑是消费者对于便利性、专业性的需求日益提升,这一特征与目前我国的消费习惯的转变相类似
现在阿里在讲新零售,大家关注更多的是便利店的变化,但从日本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药店同时在脱颖而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2016年日本消费业态发生的变化,特别是便利店也出现线上线下融合,同时药妆店快速崛起,成为目前日本增速最快的零售业态

image.png

零售行业为什么要并购整合?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提高市占率获得定价权。快速扩张渠道和增加规模经济是大家都能想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希望获得高市占率定价权,因为流通这个行业比较慢,十年左右,期间如果毛利率出现比较大的下行态势的话,如要获得较好的盈利能力,我想定价权是比较重要的话题。
参照日本的经验,我国实体零售行业正处于整合的初步阶段。大家也能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这几年在慢慢从高速转向中速,在此过程中会带来零售行业的整合,这个整合目前来看,还处在比较早期的阶段。一是很多零售企业出现困难的情况,但是这个行业并没有出现大规模退出。日本90年代末大规模整合碰到的问题跟我们现在不太一样,他们是很多企业遇到问题,退出了,我们整合虽然已经开始了,但并没有出现大量企业往外退出的局面,因为零售行业整体增速虽然放缓,但增速的绝对值依然相对较快。再一个是中国零售额排在前面的企业还是以线上为主,零售前10强中线上规模远超过线下,比如阿里、京东这样的企业,还有拼多多等最近几年快速成长的企业,零售额也在快速扩张。所以综合来看,我们还是处在早期阶段。
在整合过程中,零售药企与其他零售行业还是不太一样的,药品的特殊消费属性、监管和行业特点决定了零售药房具有比较高的盈利空间,海外药房零售企业的情况也是如此。比较2018年各大头部零售企业的财报,零售药房的净利率、ROE和ROIC水平高于一般普通零售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也表现强劲,国内药房零售企业的三年复合增长居零售行业前列。
而国内零售药房行业还远未触及天花板,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相比日本和美国,中国的药房数量高达45万家,远多于它们,人均药房数量也在二者之间,但医药零售规模、人均医品零售消费、药房单店销售额、药房占GDP的比重等指标中国仍远远落后。由此可见,中国零售药房行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展望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对身体保健,甚至是提高身体的素质的需求,我国还有很长的供需缺口的阶段。

image.png

我国零售药房领域存在巨大整合空间,提升潜力大,整合空间大,并受益于人口红利和消费升级,还有政策方面的一些变化,处方外流、新版GSP、药店分级等政策明显利好头部行业。相比较美日头部top10企业超过60%的市占率,2016年国内药店零售企业 CR10仅为17%,经过这两年快速整合预估也不高于25%,在行业里面仍然呈现比较碎片化的状态,还是有很大的整合空间的。
参考海外连锁药房的先进经验,并购整合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美日行业整合过程中,诞生出了CVS(年销售额近7000亿RMB)、Walgreens(年销售额约4000亿RMB)、日本永旺AEON(控股WELCIA、参股TSURUHA,药妆店业务合计年销售额超600亿RMB)等大企业。而在国内,最近三年股市相对低迷的行情加速了发展和整合的过程,出现了很多大市值企业,并且跟小市值企业拉开得越来越多,医药流通产业链其他各环节也已成长出市值千亿级别的龙头企业,但医药服务还没有,最高只有300多亿市值。目前来看,中国的零售药房无论是市值还是销售,都和CVS等国外头部企业相差甚远。

image.png

image.png

整个医疗健康行业是个十万亿的大市场,细分市场都在千亿,流通领域中,药房零售大概三四千亿,医院七八千亿,加起来高达万亿级的市场也能培育出一个千亿级的药品流通企业。我国零售药房行业在未来整合过程中也将诞生出与上述企业媲美的伟大企业。


02

抓住机会:

如何通过并购迅速做大规模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觉得零售行业还是有很大的整合空间,所以基石做了投资和整合的动作。
基石资本深耕医疗健康和消费服务行业,已经有十七八年的时间,有持续、深厚的积累,这是我们在医药零售行业展开投资和并购的基础。同时,药品产业链本身具有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在消费、大健康产业链上长期持续重点布局的投资机构,参与到其中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感。

image.png

之前说的是为什么选择零售连锁药房作为投资出发点,接下来要研究的是如何在零售这个行业布局投资和并购。
我们基石资本是做投资的,并购投资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业务。国外的同行,他们在其他行业的投资给了我们的一些启发,比如3G资本通过并购重塑全球啤酒业、整合食品饮料产业,黑石通过协助被投企业的收购整合实现了1+1>2的效果等。我们认为他们的经验中有几个东西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扩大市占率和消减费用,还有一个是要系统性地改善被投企业
具体到连锁药房行业,我们可以重点参考CVS、WBA(Walgreens)和日本鹤羽的发展。
首先是美国的CVS。CVS通过数十年时间横向收购同行企业,在美国形成了NO1的规模,合并收入1946亿美元。但它门店数不是最多的,现在也就接近1万家,从上市到现在20年的时间,增长了7倍左右。在扩张过程中,它们不仅仅是提高了规模和市占率,还帮助企业提升了业绩和价值。
CVS扩张到一定规模后,做了两个重要的事情,即在产业链上分别向上下延伸。
一方面是产业链向下延伸,CVS上个世纪介入PBM(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药品福利管理)业务,并于2007年收购了美国第二大PBM公司Caremark,在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控制药品费用、降低企业成本。此后PBM业务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板块,在美国严格的控费要求下依然能获得很好的收入,2018年收入占比超过60%。
另一方面是产业链向上延伸,CVS在药妆产品上不断推出自有品牌产品,以获得更高毛利率,自有药品品牌数量从2004年的1500 个增加到2016年的近7000个,占前店销售收入的比例从11%增加到23%。这是个惊人的数字。他们的自有品牌也不是全世界统一的,而是在不同区域供给符合当地特点的药品,以拉高毛利率。
在这个过程中,CVS将业务划分为CVS/pharmacy、CVS/caremark®、CVS/specialty和CVS/minuteclinics®四大部门,分别管理零售药房、药品福利管理、专业药房和零售诊所业务,形成了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的打通。国内现在药品福利管理业务还没成形,其他三个业务基本上都有。
再看WBA。WBA的发展路线是不断进行横向并购,从2007年至今十来年时间,他们的门店数量就从6000家发展到了14000多家。

1.jpg

日本鹤羽(Tsuruha)也是如此。鹤羽从2006年到2017年,门店数量从489家迅速扩张到1755家,其中43%的门店是并购所得。依靠门店数的增长,公司多年来成功保持了复合10%以上的增长率,并从一家严重依赖东北、北海道的区域性连锁药房,成长为一个全国性连锁药房。目前,鹤羽已成为日本排名前三的药妆连锁店,门店数量居首。
从海外的经验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零售药房市场还是很零散,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连锁药房企业。虽然已经有四个民营上市公司,但他们的市场还是非常区域化的,尚未形成全国级别的市场,不说覆盖全部三十多个省,覆盖主要的省,或者南北方的主要区域都谈不上。

image.png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药房市场很零碎,但由于在所处地区市占率较高并具有较大规模,加之管理能力较强,我国零售药房头部企业依然拥有较高的盈利能力。行业一般认为,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不考虑外部融资,优质的药房头部企业一般能有15-20%的内生增长率,成长性高于整个行业,因此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目前,我国连锁药房龙头企业正在通过整合和并购带动经营正循环。

image.png

收购整合加上自建,快速提升规模,是不断取得市场领先的关键,已经上市的几家公司都是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便利性,加快并购步伐,迅速提高市占率。
依靠管理提升经营效率,也是大家都在努力做的事情。
但还有一个不太受关注的概念,就是商品管控。商品管控是通过引进自有品牌或优质企业的产品,从医院端转到药房端,从产品供给方面挖掘更多利润,以此拉升企业的行业地位,提高收入和利润。


行业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变化值得关注,可能会带来新的增量。
一个是互联网医疗。连锁药房行业并非大家所想的那样完全受政策影响,不会说政策一来互联网医药就会卖的很好,实体药房就会很悲观。目前药品销售的线上占比还比较小,不到10%。互联网售药的政策逐步放开,实体药房行业也在深化与各互联网头部医药平台的合作,并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如何形成“医+检+药”的业务闭环是行业的探索方向。展望未来,线下药店如何结合O2O和B2C,天猫、京东等作为纯粹的线上平台将如何开展医药线上业务,都是值得关注的点。
第二个是加盟。与快递、餐饮等行业直营、加盟体系各占半边天的格局不同,医药行业的加盟店还是比较少。像大参林几乎没有什么加盟,老百姓算多的,益丰的数量也很少。这主要是跟行业管控体系有关,医药行业监管比较严。再就是业内的领先企业,很难给加盟商提供很多药品供应链上的优势,也不能给他们更多赋能,所以这个加盟体系目前还没有打得很开。我们认为,药房零售的直营龙头更具备在其优势区域发展加盟商的优势,全亿健康也在积极探索加盟模式。


03

展望未来:

连锁药房行业路在何方

最后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全亿健康的一些举措和对未来的展望。

全亿健康在零售药房行业的经营策略是非常清晰的:

第一,偏稳健的投资风格:全亿是由基石资本控股的公司,基石的投资风格可以很好地影响到全亿,那就是不追风口、不赌赛道,集中投资、重点服务,与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团队结盟共同发展。

第二,资本+管理的模式:我们在行业内率先设计并打造了“资本+管理”的全亿模式,并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有全亿特色的投资和管理体系。

第三,并购的清晰定位:在潜力市场寻找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区域龙头企业。

第四,合作伙伴:与对行业有情怀、责任的企业家合作,共同努力,利益共享。

image.png

与已上市的药房零售龙头企业相比,全亿健康的发展方式以并购为主、自建为辅。短短三年时间,已通过并购完成了在江苏、浙江、四川和河北四个省的布局,在已进入的10个地级市中均已成为当地龙头。其中,在江苏省的市占率稳居第一,四川数一数二。

整合能力在行业内领先,各个区域在收购后均与当地团队融合顺畅,收入规模和经营效益出现了显著提升。比如一个标的在被并后,两年收入提升了73%,净利润提升了188%,净利率提高了2.8个百分点。

成立于2016年的全亿健康,预计今年销售额会超过60亿。截至18年底,门店数、销售规模已进入全国前十行列,直营门店总数约2000家,旗下员工超过12000人。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完成了财务、IT的整合与贯通。再就是在管理上做了文章,在总部和所有在运营门店上线SAP,进行更好的管控。我们希望能成为很有效率的一家企业。  

同时,我们还致力于构建领先的个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平台,希望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健康管理服务。

与同行相比,我们并购门店的数量占比要高得多,大概有80%来自于并购。我们是市场上第一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如此快速的扩张,实现了这么大规模的企业。对我们来说,接下来怎么把这些门店整合成一家,打造全亿健康的大品牌是我们团队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的地方。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我国连锁药房企业未来可能演变出不同发展方向:

一是整合能力强的企业不断外延并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二是可能会有保险企业背景或者与之合作的零售药房巨头,通过巨大的慢性病消费市场和国家医疗控费的大背景下发展出新型商业模式。

三是互联网巨头进入零售药店领域,通过自身巨大流量、互联网服务的便捷高效性等其他优势,与线下龙头合作扩大市场影响力。

四是有相当规模的头部企业大力发展自有品牌(贴牌),并大幅提升利润率,并有可能在政策的放松下,在品类扩展方向尝试。

五是医药分开和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推动行业更细分化发展,业态也开始分化。部分龙头企业可能聚焦例如中医馆等其他专门提供特色药学服务的领域。

image.png

最后总结一下全亿健康对未来发展的规划。

作为一个平地起高楼的企业,全亿未来的发展战略不会盲目追求规模,不做巨无霸,而是坚持稳扎稳打,不断提升经营效率,塑造品牌价值。

面对挑战,全亿将继续苦练内功。全亿将搭建立体化架构,探索新手段、新模式、新技术,更便捷地满足消费者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全亿未来会加快发展步伐,力争在2020年进入国内零售连锁药房行业的第一方阵。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力量能加入全亿体系,携手共进。

谢谢大家。


image.png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