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机构投资者的核心能力是创造交易而不是追逐大众情人

2017.04.14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age.png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

4月8日,在基石资本2017年投资人年会上,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做了题为《投资人的使命和未来》的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张维认为,机构投资者的核心能力是创造交易,对所熟悉的行业和公司进行持续整合并购,打造伟大的公司,而不是追逐大众情人。


image.png


在投资领域,我们从未悲观过。在过去两年,我们大概投资了100亿元(包括VC、PE、并购等),在传媒、电子、健康、旅游、汽车后等领域做了60多个亿的投资。总结下来,我们的投资普遍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1、暗合经济结构调整:我们所投资的这些企业,基本上都代表中国的新经济。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先知先觉,能够提前进行预测和布局,而是因为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逻辑已经转移到了新经济领域。

2、敢于下注:我们对所看好的项目敢于下重注。比如,我们为爱卡汽车投资了20多亿元,尽管爱卡汽车去年的经营收益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但它依然值得期待。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目前它的营业收入已经到了10多亿。过去,爱卡是一个汽车门户网站。我们收购爱卡是希望将它打造成为一个汽车消费的综合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包括新车交易、二手车市场、汽车金融以及车辆维修等等。到目前为止,在这一领域并没有出现一家能够将线上、线下进行良好结合的企业,但我们认为这一行业值得期待,所以这类线上线下结合的项目也构成了基石资本最为重要的投资。

image.png


再比如商汤科技。目前大家认为它的估值过高,但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平台级企业,是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的企业,而不是一个小的技术应用。所以,尽管估值很高,但我们并不认为它贵。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还有诸如像全亿健康这样的项目。因为中国的整个医药、医疗、医保改革都迫在眉睫,所以我们认为,未来药房收购方面会有特别大的空间,存在医改以及处方药的分流以及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机会。

宏观看,美国前三家药房的行业集中度是78%,但在中国,这个行业是高度分散的,40几万家药店大部分是以小的连锁形式存在,最大的连锁药店也不超过千家,谈不上什么管理效率。这也意味着这一行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从处方药的销售对比来看,中国在药房销售的处方药只占16%,而美国的这一数字是60%左右。同时,中国药品电商的销售比例是1.7%,而美国则高达30%。

最重要的是,我们认为,药房销售是医药互联网O2O不可取代的重要的窗口。客观地说,全亿药房目前也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预期,但是关键在于,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吴兴华团队,这是一支杰出的企业家队伍。他们过去做药房的战果辉煌,之后转行做网上服务平台,也具有相当强劲的势头。因此,我们愿意从第一步开始,用自有资金先投入10个亿去支持他们。

目前,全亿药房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今年将吸纳来自其它投资机构的30亿的投资。就这30亿,也是当前大家所争夺的目标。所以,全亿药房展现的是基石资本一个最为重要的逻辑——和优秀的企业家相结合,并对他们进行投资。

image.png


3、我们追了多年没有投成的伟大企业——温氏,这个案例能够说明基石资本的投资逻辑是和行业内最优秀的企业合作。2003年,我们投了当时最优秀的农牧企业——山东六和。大家知道,传统企业面临着很多的困境。对农牧企业而言,养殖是最为困难的环节,所以,六和专门建构了一条面向养殖户的服务链。由于我们在六和的投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又结识了通过另外一种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温氏集团。

基石资本与温氏的渊源不断。8年前,我们就想投这家企业,当时它还名不见经传,但已经创造性地解决了农牧行业的难题。

在全世界范围来讲,农牧行业都是总资产、净资产回报率特别低的行业,同时企业波动也很大。很多企业自己都不敢养鸡、养猪,包括双汇、雨润都不养猪,伊利、蒙牛也不养牛,它们都是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来解决原料问题。但这种模式带来了质量隐患,就是企业无法完全把控质量。比如,因为对蛋白质的比例要求,导致了养殖户往原料奶里加三聚氰氨。那么温氏是如何进行质量控制的呢?它去年养了1300万头猪,创造性地使用了订单农业。早在1993年的时候,还在服务器还处于286处理器的年代,温氏就建立了信息化的实时监控的管理模式,温氏这个时候已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时代。经过了持续20年的升级换代,如今,温氏已经团结了6万个养殖户,使养殖户能够按照订单要求,严格使用温氏的原料进行饲养,完全按它的标准化方式进行生产。

image.png


温氏不仅能够对养殖现场的温度、投放饲料、物料等状况进行监控,而且还能对养殖户的排污情况进行实时监督,这是非常难以想象的。所以说,温氏无论在信息技术的采用还是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说,温氏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但是在8年前,基石资本的影响力还不够,所以,尽管我们“追”了它很多年,但温氏最终还是将“绣球”抛给了中金公司。尽管当年我们一直没有追上它,但温氏始终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企业。所以,基石资本始终高度关注它的发展与动态,并终于在最近与温氏达成了合作,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今天,温氏成为了我们的投资人,这也是基本资本的骄傲。

image.png


4、高度重视配比:我们非常注重配比,通常一个基金可以投接近20个项目。比如在我们在2011年起我们发起成立了珠峰基石基金,前后投了19个项目,全部锁定了退出路径。其中,截至目前,已经有7家公司实现了IPO,其它实现了回购或者转让,没有一家损失了本金,这是基石资本最为典型的一支基金。在它的项目中,IPO回报最高的有6倍之多,借壳上市的公司可能会有两倍多的回报率,但回购转让可能就只有一倍的回报。

5、投资能力的提升:从人才队伍培育的角度来讲,我们这几年的投资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6、行业分布:从行业的分布上看,我们涉足了一部分制造业,但更多已转移到医疗健康、文化传媒领域。

7、机构投资者比重增大:纵观基石资本的发展史,我们也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发展壮大的过程。尤其是最近这五年,我们大概已经融资了260亿,其中大概有50个亿正在投资进程当中。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完成了大约200亿的投资(基石资本累计资产管理规模为400亿元)。

能够感觉到,在由小到大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的比例也从零开始,逐渐有了占比,然后大比例提高。在2015年之前,我们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仅仅占百分之十几,个人投资者占了绝大多数。而今天,我们的机构投资者已经达到了70%以上。

8、投资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基石资本而言,从工业经济的投资调整到知识经济领域,我们的投资结构也一直在进行调整。其实,任何一种投资模式都是不断与时俱进和不断思考、创新的过程。比起索罗斯的不拘一格,巴菲特似乎特别偏好于工业时代的企业。但是,这位80多岁的老人也正在发生转变。就在去年底今年初,巴菲特投了苹果180亿美元。大家都知道,巴菲特的体量很大,他的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所以,小的标的是无法进入他的视野的。而苹果之所以能够受到巴菲特的垂青,还不完全因为它是全球市值第一大的上市公司,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苹果符合了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即企业要有“护城河”,要有核心竞争力和门槛。因为苹果的IOS系统跟安卓等手机系统不一样,它有着巨大的客户黏性,用户在使用了苹果以后就不愿意再使用其它系统的手机了。这是其它手机产品所不具备的特点。所以我想,巴菲特尽管在投资方向上有所转变,其最内在的宗旨则没有变,苹果符合了他一贯对企业的,要有核心技术和护城河的要求。

image.png


image.png

对基石资本来说,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每个基金的投资风格都不一样,这也是我们不断调整思路的结果。2009年,我们有一只股权投资基金,是基石资本有史以来回报增值最差的一家,年平均回报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在过去一轮宏观经济当中,我们在相关传统产业的布局过重。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很快就在2010年做出了调整,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投向了新经济领域。

9、投资发展的变化:从投资发展的角度,我们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进入到了收购兼并领域。但是我们在收购兼并方面并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区分。很早以前,我们投资过回天新材,买了几百个人的股权,在公司上市时我们并列第一大股东。在2003年,当我们还不太有钱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摩根士丹利的反收购,我们把手上的几个亿一次性投入了南孚电池。凡此种种,我们都没有打算区分它们,因为我们的核心逻辑是:分散是因为没有看懂。一旦看懂了,一定会选择重仓!!而很多机构在看清楚某一家企业值得重仓以后,往往一出手就是一两千万,而我们在2003年,在山东六和的投资上就达到了6700万之多。

10:依法合规、稳健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从定增领域延伸至二级市场,会有二级市场基金。我们一定会把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放在一起,进行长期发展。我们已进行过几年的调研,了解了法律的边界,立志做到合法合规,严格规避内幕信息、不打法律的“擦边球”、不做瓜田李下之事。投资机构只有合法合规运作,才能持续、稳健地生存下去。

11、产业链一体化:未来,对于一个大的机构来讲,股权投资的产业链一体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12、创新发展:我们依然会不断地进行创新,保证不断有新事物的发生。过去,PE项目依靠承揽,但更多的收购、兼并是我们创造出来而不是承揽的,是我们和企业家一起创造出来。经常有人说,资本市场的竞争这么激烈,你们何以抢项目,在PE市场,大量的项目是我们独家投资的,只有一部分项目是竞争性的,投资市场容量巨大,细分市场巨大,每家机构有自己的能力和偏好,无须竞争也能做好自己。这么多的项目,尤其是在收购兼并领域与资本市场,有大量的项目需要投资机构独到、独家的眼光,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发掘和嫁接。所以,变化是必然的,迎接变化是我们的常态,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

13、高度关注创始人与管理团队:去年,我的演讲题目是《与宏观经济无关的投资》。我们并不特别关注宏观经济,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现实的需求,以及满足需求的巨大潜力,这才是大批企业生存的根本。我们不会为GDP数据所困,而是重点关注当前的创始人与管理团队。我们认为,改变团队是困难的,一旦发现了不称职的管理层,再想去撤换,一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在我们的PE项目中,只有对他们高度认同,我们才确定进行这笔投资。

14、侧重于新经济:同时,即便我们更侧重于新经济,但从新经济在我们投资中的占比而言,我们还是比较谨慎的,并不会完全被一个商业模式所迷惑。事实上,我们很难去期待一个公司实现商业模式改变和改造。所以,我们要求对方必须有强大的技术与研发能力,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应用技术层面,或者纯粹靠商业模式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我们也很少会投一些“风口”上的企业,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我们的反应似乎慢了半拍。但是,我们一直在我们所熟悉的领域,精耕细作,这是一种更为稳健的状态。

(编辑:韦依祎,责任编辑:魏锦秋,审阅:杜志鑫)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