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媒体报道】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的第二层次思维

2016.12.02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age.png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

 上海证券报记者 屈红燕 朱仙妮

    2004年,当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投资山河智能时,恰是宏观调控风声鹤唳之时;当市场近乎一致地认为互联网垂直网站仅能活下来前三名时,张维却大手笔投资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地产家居网站三六五网;当市场一致判断饲料企业毛利率太低难以做大时,张维却坚定地投资了山东六和。几笔投资大获成功,成就张维的,正是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

  橡树资本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书中论述过,学会第二层次思维的重要性:第一层次思维者对相同的事件有着彼此相同的看法,通常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这不可能取得优异结果,战胜市场是不可能的;第二层次思维深邃、复杂而迂回,为了取得优异的投资结果,你必须对价值持有非常规性的并且必须是正确的看法。

  2003年,张维投资山东六和时,由于饲料行业低门槛低毛利率,这笔投资也不被市场所看好。“初见这家企业时,它有14亿元的销售额,却仅有2000万元的利润,饲料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低毛利率的特点是全行业所共有的。”但张维看到的却是山东六和的另一面,这家企业拥有一流的团队精神和服务营销体系。“2003年之前,该企业所有的中层干部都读完了EMBA,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怎么会送这么多人去读EMBA呢?尽管毛利率相当低,它的大区部门经理和片区经理可以拿到百万以上年薪,管理层均持有股权,这就是齐创共享啊。”投资完八年之后,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六百多亿元,利润高达16亿元。

  2006年,张维投资了江苏三六五网,当时地产家居门户网站已经有搜房网、焦点网和新浪乐居三个行业龙头赫然在立,而按照互联网行业的流行性观点,重度垂直的网站仅能存活前三名。“互联网行业前三名垄断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我们当时的投资逻辑是,国内市场容量足够大,那些在区域内精耕细作,管理层拥有股权且团队精神比较强的企业一定会有机会,我们投资这家企业时,它仅有几百万的利润,几年后上市解禁时利润已经达到了一个亿。”张维说,“即使到今天,这个行业商业模式也没有成熟,尚处在转型之中,更谈不上行业前几名有垄断优势。”

  在投资中,张维并不是简单地看宏观经济、财务报告,而是更看重所投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在张维看来,企业家精神说起来抽象,但通过长期、连续的多次接触和观察是能判断出来的。


“用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话来说,企业家精神是指不顾手中的资源奋力拼搏的人,企业家最典型的就是有拼命精神,非常执著,有良好的商业直觉,能够不按常理出牌,打破常规、打破平衡、颠覆现有规则并且不断创新,公司才能抓住未来的新方向。同时,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也是有抱负有胸怀的人。所谓抱负,是指事业导向而不是金钱导向;所谓胸怀,是指齐创共享、利益分享,如果一个人独揽绝大部分股权,很难说这个企业家有胸怀。”

1


  当前创投界颇受一级市场泡沫的困扰,但张维却有不同的看法。张维2000年左右投身于创投行业,经历过一级市场四倍市盈率依然乏人问津的时代,他认为目前的一级市场高市盈率对投资不会形成困扰。“一级市场存在泡沫是合理的,因为它是相对于二级市场得来的。我联想到了十几年前,一级市场仅有四倍市盈率,但当时一级市场也并不是低估的,因为当时完全没有流动性预期。目前一级市场的泡沫是二级市场泡沫的传导,如果不改变中国A股的散户结构和IPO管制,一级市场的泡沫就是合理的。”

  近期多家曾经的互联网明星企业纷纷大裁员,资本寒冬论再度沸沸扬扬,但管理规模高达350亿元的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却认为,创投行业并没有遭遇冬天,现在是创业最好的时代,创投行业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张维 基石资本董事长、管理合伙人

• 南京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EMBA金融班,中欧哈佛全球CEO班

• 曾担任华闻传媒执行总裁、回天新材董事长,新加坡上市公司鹰牌控股董事局主席。现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金融协会副会长。

• 从事股权投资15年,极具战略眼光和洞察力。2013〜201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布斯》“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2015年荣获《证券时报》颁发的“年度杰出创业投资家”,2013年荣获《证券时报》颁发的“中国创投业风云人物”奖、2012年荣获清科集团评选“中国创业投资家10强”、2010年荣获《证券时报》评选“最具前瞻性创业投资家”。


(编辑:韦依祎,责任编辑:魏锦秋,审阅:杜志鑫)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