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石资本陶涛:供给侧改革对中国股权投资产业的影响

2015.12.07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age.png


11月,中央高层在9天之内四次提到“供给侧改革”,这对股权投资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 “供给侧的改革大幕已经开启,PE机构必须及时进行转型。要忘掉过去的辉煌业绩,重新实事求是打造自身的核心价值能力。”基石资本管理合伙人陶涛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5中国创新资本年会”上指出。


需求端改革红利减弱


基石资本是证券公司直投背景出身、有15年的投资管理经验,经历过八次IPO暂停和九次IPO重启。


基石资本的过往投资业绩和公司未来发展,离不开供给端的两大改革。一个是2004-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可以说,没有股权分置改革就没有中国PE和VC整个的股权投资产业。一个是正在进行中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市场化发行的改革。


过去,基石资本相当多的成功案例和巨额收益都依托于过去一二十年间年政府在需求侧改革和政策所获得的成果。


所谓需求侧的改革和政策,就是政府为增加GDP,而在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增加方面进行的改革和举措。比如在利息税、土地财政、房地产行业发展,4万亿的政府投资、人民币贬值、中国加入WTO等等。

image.png

这些重大的举措都是政府在需求侧的努力,激发了中国的消费内需,激发了中国的投资潜力。大量的外商进入和出口增加,中国获得巨额的外汇储备,使中国资本市场拥有丰厚的流动性。


基石资本过去投资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山河智能,正是得益于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大发展,投资的国内最大的饲料和家禽养殖企业山东六和集团,正是得益于中国老百姓的消费升级,投资的三六五网,正是得益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消费与投资的发展。

image.png

基于需求端背景下基石资本的投资思路是什么?一方面,是考虑被投企业在投资期获得了多少的净利润的增长;一方面是考虑资本市场特定时期投资的市盈率和退出的市盈率的价格差。两个要素叠加起来成为PE机构在过去15年间获利核心的来源。


但是所谓的股权投资“黄金期”、“暴利期”一去不复返了。需求端的改革在过去的20年间得到了充分的激发,目前需求端的宏观经济政策边际效应在逐渐递减。PE投资机构IPO溢价在逐年下降,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的市盈率也在逐年往下走。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PE机构还执着于所谓根据需求端改革的逻辑进行投资的话,显然前景令人担心。


供给侧改革下的投资逻辑


所谓供给侧的改革,实际上是在改革生产要素,使得我们的人力资本投入和资本投入相结合后能够实现更加的有效率的产出。刚才张军扩主任在演讲中提出,供给侧改革的一些政策,其中的一个核心的政策就是通过放松管制、通过金融改革,使得中小企业有着更好的生存发展的活力、使得企业家能够迅速从过去的资产定价变为资本定价。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们的投资逻辑会是什么?过去我们从需求侧会关注的,主要是企业所在市场的规模、增长前景、企业竞争实力等,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供给侧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关注的并不是市场潜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市场需求是摆在这儿的巨量的需求,核心是我们怎么能够在供给侧找到创新的机会更好更低成本低的满足需求,找到获利的前景。


基石资本在过去两年,以壮士断腕的气概,专注于TMT和医疗健康产业,在供给侧投资思维下,针对在线旅游产业,移动互联网的健康产业、汽车后市场、互联网教育、垂直电商,还有改变产业成本、形态格局的黑科技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先后在凤凰旅游、同程旅游、就医160、全维药事、车王、康众、爱卡、母婴之家、乐麦网、柔宇科技、蓝科锂业等进行了投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image.png

通过供给侧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新技术的引入,产生更好的市场供给,然后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获利的投资策略,必然要求改革PE机构自身传统估值体系。传统估值体系最基本的估值是所谓的P/E法,即企业的估值与企业年度实现净利润的倍数。


在供给侧的估值逻辑是什么?可能更加要看企业的P/S(市销率)值的变化,因为在供给侧的企业往往处于相关定位市场的发展初期,但是在高速成长阶段,我们要看企业的销售收入规模和增速,由此判断其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是否已经得到验证;我们也不能只看P/S,面对大量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我们要看在这个平台上所创造的交易额,这就从P/S转化到了P/GMV(市值/交易流水);到了平台上也不能只看交易额,还要看是怎样的客户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易,又从P/GMV又看到了客户数,看到客户每笔交易的客单价,进而关注多少客户每天在这个平台上采购它的服务或者是产品,关注交易频次,就会产生到日活跃度和月活跃度;如何保持高的日活跃度和月活跃度?如果消费者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浏览,无论是移动互联网平台还是PC端的互联网平台,它有多少是通过浏览变成真正的交易行为,我们会考虑到流量的导入和流量转化成交易行为的转化率。


通过在供给侧的投资思维思考,使得PE机构自身必须把传统的基于PE投资逻辑转向复杂的新商业模式、新技术的评价逻辑,这个对我们是非常大的挑战。


PE机构要打造四大能力


PE机构经常在思考,在整个经济产业链里,有怎样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过去我们认为,PE机构的社会意义在于协助中国企业家从资产价值变成资本价值。可是伴随供给侧的重大改革,我们开始实现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多层级的资本市场必然使企业家把资产变为资本的过程更加简便、快捷。


对于PE机构来说,过去所谓的资本运作能力,将变成一把没有用的“剑”。以后的PE资本投资将不再是比拼所谓的资本运作能力,而要打造如下四大能力:


第一,未来的PE资本必须有对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鉴别能力。也就是说,向一个新的技术做投资时,能不能够看到它商业化的未来,如何判断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能否成功,或者成功需要哪些关键的要素,是人力的要素、管理的要素,还是产业资本结合的要素,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第二,一家优秀的PE机构,必须有能够对不同层级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持续价值注入的能力。过去PE机构仅仅投资成长型企业,最多派一个董事、每个月听一次董事会报告可能就可以了。未来,PE机构必须是深度参与到企业的成长中,能够给企业以具体管理的引导、业务方向上的指导,甚至财务税务及商业模式上的设计,在初创型阶段要帮它思考如何引进团队、改良商业模式,在成长型阶段协助企业进行资本融资,帮助企业迅速的发展,在成熟阶段协助企业进行并购整合。


第三,发展并购投资和产业投资的能力。如何能够协助被投企业进行持续的并购、扩张、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最后,还要协助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这也是基石资本在过去两年间正在着力培养自身建立的能力。


总结来说,供给侧的改革大幕已经开启,PE机构必须及时进行转型。要忘掉过去自己辉煌的业绩,重新实事求是打造自身的核心价值能力,才能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助力、推动中国企业家从资产转为资本;同时,还要持续协助中国企业增值创富,为投资人(LP)创造优秀的回报。


(编辑:韦依祎,责任编辑:魏锦秋,审阅:杜志鑫)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