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石资本张维:创投业进入双杀阶段 会逐步淘汰“打酱油”者

2013.11.08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age.png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临近,靴子落地的预期愈发强烈。对于已经苦熬一个寒冬的创投行业来说,即将来临的这个冬天颇有些水火两重天的味道。

  

创投机构自身如何审视眼下的困境?又如何寻找突围之道?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

  

在张维看来,目前的创投行业处于双杀阶段,弱者的弱势已然显现,但强者的强势却尚未表现。

  

从投资机会来看,他认为,未来中国经济有5年左右的艰难调整期,这一困难期也是企业收购兼并整合的时机。

  

行业进入双杀阶段

  

证券时报记者:您怎么看待目前整个创投行业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张维:创投行业目前属于双杀阶段:一个是资本市场的低迷,长时间停止新股公开发行(IPO),这对行业影响非常显著,导致行业处于进入难、募资难、退出难的困境;另一方面,经济的长期下行趋势和大家预期又进一步加速了这种趋势。

  

过去有很多企业的成长是依靠强大的市场福利,而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句话也适合于创投行业。按照清科的数据,投资活跃的创投机构有5500多家,严格来说,这里面有90%的企业都是打酱油的,他们属于机会捕捉者。就好像房地产挣钱,很多人只要拿到一块地就可以进入房地产行业一样。行业一旦进入双杀的低谷期,有些打酱油的就要逐步退出了。

  

证券时报记者:那是否意味着创投行业正在两极分化?

  

张维:我觉得创投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所谓两极分化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我觉得现在是弱者的弱势已表现出来,但强者的强势还没有出现。

  

中国整个创投行业还很年轻,没有形成自己长期有效的打法和风格。观察到很多规模做得很大的同行,通过分析他们的投资案例以及获取项目的方式就可以看到,很多机构没有形成一个长期坚实的打法和投资风格。如果你还在以地毯式的方式搜寻企业,其实你所投资的企业就一定是机会型的。但从国际同行的经验来看,几乎所有优秀的创投机构一定是行业主导型的。

  

创投企业的风格形成,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历练,所以我觉得,还需要5—10年的时间来修行。

  

未来5年现并购整合潮

  

证券时报记者:现在,私募股权投资(PE)项目越来越偏向于早期投资,您怎么看待、评价这种现象?

  

张维:中国经济的蓬勃增长使一批企业走到了3000万—5000万的中等规模,3000万—5000万就是申报IPO的前夜,这是典型PE所关注的风格。随着退出渠道的堵塞以及企业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家不可避免地向前和向后延伸。向前延伸,进入风险投资(VC)领域,更早发掘有价值的企业;向后延伸就是进入收购兼并领域。

  

收购兼并领域最近开始被广为看好,也是因为收购兼并的几个要素已经出现了:一个是过去中国几乎所有行业里都出现了集中度非常低的情况,只有少数行业集中度相对高一点,比如说啤酒和乳业。

  

而产业的效率是需要通过规模集聚的,这种行为不会自动产生,但在几种情形下会大量出现:第一种情况,比如企业经营遇到困难了,中国经济增速下来了,甚至城市化的速度也下来了,那么过去推动企业高速增长的动能就减弱了,企业就容易遇到资金困难,这时就会想着收购兼并;第二种情况,出现代际传承问题的时候。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年龄都很大了,他们的后代未必愿意去接班,这时候企业也有出售的需求。我相信,行业的并购整合在中国将会有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这将是一股非常强劲的潮流。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这波整合大概会经历多长的时间?

  

张维:应该会有5年左右的密集调整期,这也是中国经济艰难调整的5年,这5年未必像政府预期那样的经济增长平均能达到7%。这期间,中国企业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陷入到真正的困难时期,而这困难期也是收购兼并整合的时机。因为在中国真正困难的是小企业,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已经到了能够分享中国各种红利的阶段,比如说低利率红利。大企业间的兼并更多来自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以及资本市场压力和利益驱动。




(编辑:韦依祎,责任编辑:魏锦秋,审阅:杜志鑫)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