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责任与影响

impact

大家课堂|基督教是如何平衡人生的感性和理性的?

2018.01.23

返回列表

在现代世界“何以自处”?‘在苦难中,一个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无私,也可能为了自我保存在激烈的斗争中丧失了人的尊严而无异于低等动物。’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 (维克多·弗兰克尔)”——孙向晨


1月6日至7日,基石大家课堂第十六期“西方文化体系中的生命价值”在深圳大梅沙顺利举行。复旦大学孙向晨教授从“基督教文化的生与死”入题,探讨在现代世界“何以自处”的哲学解答下文是根据孙向晨的主题演讲整理的第一篇,仅供学术交流,不代表基石观点。

image.png



孙向晨:


01、所有文明都有追求不朽的冲动,因为人类认识到自己是会死的。

                           

我要澄清一下:第一,我们讲基督教文化,基本上还是在文化的层面上来谈这个问题,可能在座的各位有一些是基督徒在一些分析和解读上可能有一些不一样,信仰有它自身的规律和要求。我们讲的还是从文化的角度,它怎么来理解生死问题。

 

第二,我们讲到基督教里面的生死问题,可能和我们广泛所理解的生死问题不太一样。在这个大文化里面它怎么理解生死,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它其实延伸出一整套的理解,其实包括我们对于生活的整个价值观,包括我们对于政治的理解,包括我们对于价值次序的理解,所有的这些,你会发现它归根到底都是在生死问题之内。

 

第三,其实传统世界如何理解人生的意义问题,传统大家对于人生的意义问题不是那么困惑,如果我们看中国古代这些文人的感慨,很多都是怀才不遇,人生有很多颠沛流离。人生意义问题是现代的问题。古代人其实不想这个问题,而且古代人其实这个意义的世界是相当的稳固,他在普通的文明体系里面给你一个世界观,你在里面很踏实的生活。

 

到了现代世界的最大问题在哪里?有两点:1、其实我们现在思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就是我,我怎么想,我有什么意义,我做这个事情怎么样,对我来说怎么样。他思考的基本单位是我;2、反思性,反思的最大特点是你得告诉我为什么,凭什么是这样。原来你爸告诉你怎么样,祖宗告诉我怎么样,上帝告诉你怎么样,这事就完了。反思不是人类一直有的,它基本上是在现代的框架下产生的。

 

人类的最大特点是认识到自己是有限的,他是会死的。动物没有这个意识。人有这个意识之后,所有这些大文明、大宗教都有追求不朽,就是这种不朽的一种冲动。


基督教里有三个德性:信、望、爱。最主要的是信仰,你有永生的希望。中华文明曾子讲“孝,得之死也”,所有的德性都是从孝开始的,孟子在这方面讲得很清楚,“百善孝为先”。中国文化为什么把“孝”看得这么严重?其实跟《周易》里的“生生不息”有关,孝最关键的是通过对父母的热爱,把世代结合起来。因而中国人的人生意义很简单,光宗耀祖。你会发现我们前面是要光宗耀祖,后面是无后为大,然后核心的价值观是孝。因此,你会发现中国人以前没有孩子会非常焦虑,因为你的人生意义缺失了。你是否成功无所谓,但孩子要多,就是在这种价值观、世界观下,对你的行为的指导。

 

某种意义上,雷锋同志还是很像哲学家的,说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如果你只是有限的你,你就是一个浮萍,这个世界多你不多,少你不少。

 

image.png

《愚公移山图》 徐悲鸿作品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愚公移山》,大家都说人定胜天,我能改造世界,其实不是这样的。《愚公移山》最核心的问题,是它的一个预设,就是说我死了不要紧,我有儿子,我儿子死了不要紧,我还有孙子,如果没有这个预设就完了。

   

当然,中国文化里关于生死问题还有孟子常常讲的“舍身取义,杀身成仁”,这其实已经是第二步了,已经把仁、义作为更高的价值观。人的最大特点在哪里?“人”是生活在一个意义世界里的,如果你有了意义框架,你会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最关键的是人是会变的,明天变到另外一个意义框架,这件事情就没意思了。

   

这些看起来讲的是生死问题,根本上是对你的生命、生活是有规约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现在回到基督教,它究竟是怎样的理解。

 

image.png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其实基督教的影响很大,比如我们现在强调的个体。基督教里凸显出个体,在现代世界里有它的一套叙述,这套叙述背后其实是有很深的基督教的影响。

 

所以今天我们了解基督教有很多层次。一类是个人信仰基督教,另一类是没有基督教信仰但受基督教的影响。因为我们很多以现代名义讲的一些基本观念,如果我们去追根溯源,它背后有一个基督教的原初的理解。类似中国人现在不怎么提传统文化,但我们的观念里有很深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阴阳互补等观点,这成为我们一种潜在的思维模式。


我们要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基督教:基督教对西方的影响,不光是我要去教堂,而是这套模式经过上千年的教化,成了人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基督教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了。



image.png


02、基督教以哲学的方式推进救赎的思想,将宗教和哲学结合

            

我们理解基督教最关键的是把耶稣这个很普通的犹太人名字认作是救世主,这就是基督教的一个来源,犹太人不认这个。

 

基督教的整个发展,你会发现它是艰难地把两种不同的文化,将理性的、哲学的、逻辑化的、理论化的论述和信仰结合在一起。而在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里,最核心的不是神学,而是律法。《旧约》总共有633条律法。为什么是633条?就是365天加上248个身体部位都给你规定好了,它对于整个的生活有一套全面的律法规定,你会发现它和现在的世界格格不入。

 

基督教就不一样,推进它救赎的思想是以哲学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不是律法。律法是权威性的,哲学都是讲道理。哲学和宗教本质上是代表着人类的两种取向,哲学是很理性、很反思的,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很健朗的,什么东西都要问。宗教其实是人生的另一面,它强调的是清空你自己,基督教里讲接受上天的感动,这样一种圣灵的感动,让更高的东西能够充斥于你,然后要求你谦卑。你会发现哲学和宗教其实是很相对立的,哲学是咄咄逼人,不断的提出质疑,它要为自然立法。但是宗教都是要清空自己、放空自己,对于圣灵有一种谦卑、恭敬的态度,这在我们生命都是不可缺的。

   

曾经有一个企业家问西方人,说现在社会这么昌明,为什么你们西方人还有这么多信奉基督教?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参透人性。从哲学的角度讲,它其实预设了一个理性的、健康的人生。但人生还有另一面,就是佛教里的生老病死,人的脆弱、孤独、有限性。这些其实哲学很难给予安慰,他必须通过宗教来慰藉,基督教把两者合在一起了。

 

我们的文明都是给一套价值观,一套规范的秩序,让你能够心有所安。其实人类历史上有很多文明湮灭了,但凡你看到基督教、儒家的这样一些文明,它们到现在还存在。也就是说这些文明,这样一种价值的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它能够帮助我们在这个世间有一个安顿。


image.png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创世记:1:26-27)


从基督教来理解,首先还是要对基督教的上帝怎么来理解。基督教里一个最大的核心,就是这个神,你也可以说是有人格性的一个神,这个神的最大特点是他是和你有交流的。基督教里讲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而且耶稣基督称之为道成肉身,创造世界的上帝太远了,那个上帝太超越了,最后它以人的形象——耶稣基督的形象来完成对于人类的救赎。所以说,基督教里,神有他的特点。另一方面,我们有个人的关系,所以基督教里面有个人性的交流,这样的一种关系是基督教里面上帝的一个特性。

 

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基督教在某种意义上对血亲的家族是一个破坏,他宣导离开我们的父母,离开我们的兄弟姐妹,到父的也就是上帝的怀抱下,然后做上帝的子民。基督教重构了一个家庭,有圣父、圣母、圣子,我们去教会的话,尤其是天主教的教会,他们会翻译成叫“神父”,其实就是“父”的概念。所以我们看到基督教另一个特点:它打破了我们自然血清的一种生存家庭,重构了一个神圣的家庭,然后在这个家庭里找到生活的意义,以及他温暖的怀抱。这样好处在哪里?当我们每个人,通过宗教改革,每个人都和上帝有一个直接联系的时候,就是这个个体完成了它的独体性的辩护。这个世界的基本是我是个体,我有我独立的价值,我要实现我的价值。在基督教里,这种理念能够把它实现出来。也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认为马丁路德是现代世界的一个起点,因为他在基督教里完成了对于每一个个体的证明。

 

我们会看到上帝这样一种角色,它作为圣父的这种特性,以及它对于人的自然关系的拆解和在基督教里面的重构,我们对于整个基督教的理解都是在这个框架下往前来走的。上帝具有两种特性:一方面是保罗讲的,“上帝离我们是很近的,在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动作,在我们的承载,所有的里面,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在乎它”,也就是上帝是灵在于我们这个世界的。近代有一种观念叫做“自然神论”,大概的意思是上帝像创造一个钟表一样,把这个钟表创造出来就不管了,钟表就自己在那儿运作。但基督教基本不认这个自然神论,自然神论离无神论就一步之遥。所以说正统的基督教不认可这样一种“自然神论”。


image.png

耶和华使泉涌在山谷,流在山间,使野地的走兽有水喝,野驴得解其渴。天上的飞鸟在水旁住宿,在树枝上啼叫。他从楼阁中浇灌山岭;因他作为的功效,地就丰足。”(诗篇104:10-13)

 

另一方面强调上帝是超越的,他是脱离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其实在基督教里有两种上帝观,一种是上帝是超越的,最典型的讲法,“人是人,上帝是上帝”,我们不能拿我们对人的理解去揣摩上帝,上帝具有一个完全的超越性。上帝无非是把人的本质投射到上帝身上,想象成有一个全能、全善、全智但你做不到的人,但是你把你的想象和投射到上帝身上。但是另外一种,比如在基督教的神学里,它不太认同这点,它认为上帝是有超越性的,超越性就是上帝是不可揣度的。

 

这就是对上帝的“两重性”的理解:上帝的临在和上帝的超越。但在基督教里有一种不是主流的派别,强调上帝的内在性,上帝其实就是这个世界,上帝就是这个世界方方面面的体现,不是在世界之外有一个上帝,而是上帝就是世界本身。近代学里有人说“上帝就是自然”,他以这种方式来理解,但这个在基督教里不是主流,主流价值观还在于上帝的超越,以及上帝对于这个世界的灵在。


基督教这套论述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世界主权归于上帝,而不归于人。这个构架下,这和我们现代世界好像存在悖论,我们现在的世界其实都是掌握在主体手里的。但这个现代世界又是西方创造出来的,这里面背后就会一种复杂的关系,我们后面会讲到。(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大家课堂|古希腊哲学家如何看待人生的最高目标? 

  大家课堂|柏拉图如何看待人性和命运?

  大家课堂|必须在接近人生终点时,才能论断一个人是否幸福


(编辑:韦依祎,责任编辑:魏锦秋,审阅:杜志鑫)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