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9 浏览次数:
对于未来财富风口的预判,基石资本副董事长、合伙人林凌认为,当前来看,科技方面,例如涉及卡脖子技术的芯片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创业和投资升值发展空间,还有前沿技术以及产业变迁的机会。在消费方面,基石将重点关注和投资于新消费,特别是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共鸣的新品牌,强调生活品质,通过数字化工具,为消费品及零售企业赋能的企业。至于医疗方面,林凌认为创新药械、围绕创新药械企业提供药化、实验服务的上下游平台型企业以及消费医疗是整个投资赛道上具备投资价值的关键所在。
来源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雅洁
林凌嗅到了政策窗口的新变化。
身为基石资本副董事长、合伙人,他明白掘金哪条财富赛道方为上策,面临与国外的较大科技差距,他率先将目光锁定在科技领域:“无论是从卡脖子技术来说,还是从企业自身来说,利润率比较低,缺乏关键的技术和零部件,这些都是问题。”
他的预判是准确的,相关政策的推动力度超出预期,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信号开始变成全国性的共同认知和积累,甚至在以举国体制的形式在朝前推动。他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无论是政策面,还是资金面,都在推动科技领域的发展。基于此,我们在科技领域的投资比较大,这两年取得了比较大的收获。”
除去科技,还有医疗和消费。
林凌相信,过去两年是政策变化比较大的窗口,且是和中长期趋势有关的窗口,如果不能对趋势判断认知上有准确的理解,保值增值就会遇到一些挑战,但是如果对趋势的认知以及政策的理解达到一个相对较好的状态,财务上便可以得到更大的增值和积累。
变化
改变正在发生。
林凌举例道,国家对科技行业科创板的设立,提出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的新定义,都是政策层面的变化体现。其次国家对有些新创行业,采取国家采购的模式,更加积极地支持某些产业产品,例如限制外资产品的采购比例,通过这种方式来扶持本国产业产品,在人才资源和上市上提供支持,反过来,外围环境的变动亦触发加快了相关政策的出台落地。
再以教育为例,上层开始对学科培训形成限制,政策上由备案制变成审批制,即由各个教育部门来审批,且不能在周末节假日进行培训,对此前教育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进行了修正和扭转,改变了原来学校外各种线上线下培训加码,通过不断加强课外培训来提高学习成绩的循环,降低了竞争感和焦虑感。
事实上,基石资本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很轻,其受到上述政策变化的影响并不大。但是林凌表示,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来看,教育是挺值得注意的产业,但要注意其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变化。原来,教育股在A股上市比较难,大家投的更多的是信息化,教育周边的东西。当资本逐热教育领域时,林凌所在的团队相当谨慎,对看到的一些项目存在疑问,所以投得并不重。
在他看来,从多个领域的投资图景来看,现在到了一个新的窗口期。
过去中国还是靠传统产业,例如房地产等来推动整个社会的迅速变化,现在面对的新问题是,如何实现更好更有质量的发展,同时兼顾到社会大众对生活质量的改善。面临如今的窗口期,消费领域的投资需要兼顾更好的消费普及面,尤其要兼顾大众消费,林凌认为,从相关产品渠道品牌上来看,还有巨大机会。
除去科技与教育,林凌还看到了医疗上的一些政策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产业投资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我们不能再纯粹从产业化,资金的效率或者回报率的角度来看行业的问题,这样看问题就比较纯市场,是比较狭隘的视角,投资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受限,因为政策面对这些东西的看法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认为,过去鼓励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的宏观信号出现了改变,而现在强调公平,如果还是延续过去的投资思维会有比较大的风险和波动。
捞回来的项目
瞅准政策变化的窗口期,林凌所在的团队,做出了不一样的投资选择。
时间倒退回2017年,从国外私有化回来的豪威科技引起了基石资本的关注。当时的科技领域投资还没有如今一般的热度,豪威科技的科技优势,过往积累的能力,产品的市场空间以及盈利能力都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加上遇到了一些市场竞争,盈利下滑,但是在基石资本内部讨论后认为,虽然绝对估值不低,但项目值得投资。
事实证明,基石资本的选择是正确的,基石资本所投资的豪威科技在和上市公司韦尔股份重组合并后,豪威科技被上市公司合并收购后,遇到新机遇,业绩得以提升,产业上的地位也得到巩固。这让林凌兴奋:“从我们自身来说,相当于我们在科技芯片大热之前,就瞄准了这样的市场标杆项目进行投资,还获得了不错的财务回报,这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先机而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对项目价值、对企业上下游和对资本市场较好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在产业认知上,我们在芯片认知积累得到释放后,对我们后续芯片持续投资产生了极大的正向作用。”
数据统计显示,其投资的豪威科技(韦尔股份)2019以来涨幅逾10倍,其市值超过2000亿元,成为中国芯片第一股,基石资本浮盈逾20亿。
除去豪威科技,基石资本还“捞回来”一个投资项目,那便是医疗领域的华大智造。
林凌介绍,当时和华大智造竞争的是美国的illumina测序仪。对比来看,美国的测序仪比较贵,市场占有率很高。
由于业绩没完全得到释放,林凌所在的团队一开始没看到华大智造积累的深度和高度,基于此,基石资本内部开过两次会进行讨论,直到一次年终考评会上,有人提到,这个项目是不是被低估了,方才重新提上讨论日程。
在基石资本对华大智造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查之后,发现华大智造不仅仅在中国,乃至在全球都体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华大智造的设备已经沿着“一带一路”国家进行销售,体现出了较好价值。
基于此,基石资本对华大智造重新进行了评估,对创始人汪建进行了拜访交流,由此决定对华大智造进行投资。林凌说:“汪建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在美国收购了Complete Genomics公司,再回国内不断研发创造价值,他的技术给社会提供了新的选择,降低了成本,既有社会价值,也有经济价值。”
在投资估值上,虽然华大智造的估值并不便宜,基石资本认为其整个商业化能力正在体现,最终做出了投资选择。
从一开始的纠结,到内部重新捞回来,基石资本再次做到了先市场而动,2020年5月28日,华大智造宣布完成超过10亿美元B轮融资,基石资本便是领投方之一,这也是继2019年5月首轮募资后,华大智造完成的第二轮大规模融资。
财富风口
林凌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对于基石资本来说,科技、医疗、消费是其持续关注并重仓投资的并驾齐驱的投资赛道。
在消费领域,基石资本在渠道上进行了一连串投资,例如百果园项目、钱大妈项目。以钱大妈为例,其售卖的生鲜水果蔬菜走的是线下门店,通过加盟店实现扩张发展,且创造了日清模式,迅速从深圳走向全国,目前已经拥有4000多家门店。
林凌介绍,通常来说水果蔬菜比较难做的一点在于毛利没那么高,货损率比较大,过了当天由于新鲜度不够就要扔掉,但钱大妈创造了日清模式,当天卖光,卖不完就打折售卖或者送给客户,降低货损率。总体来看,企业发展很有特点,这个项目比其预期的发展速度要快,接下来,企业如何与加盟商通力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满足普通消费者的不断增长的便利和质量需求,和新的政策要求实现更好的互动。
在林凌看来,消费对普罗大众C端的变化特别多,经营优势的积累是个难题,很多时候一家通吃的优势更明显,例如你喝了喜茶就不喝别的茶。因此,相关企业如何迅速发展,构建自己的经营壁垒,建立领先优势,在市场上形成很大影响力是一个挑战,新的线下渠道想要做到和互联网渠道类似的发展速度是很难的,需要时间的积累。毕竟互联网能看到GMV,看到一些用户,而线下渠道的用户一下子看不到,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融资,估值高的时候投资人会容易精神紧张,无论从投资上来说,还是从企业的发展上来说,都很难。
对于未来财富风口的预判,林凌认为,当前来看,科技方面,例如涉及卡脖子技术的芯片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创业和投资升值发展空间。他说:“中国确实弱,和国外差距大,本身中国需要供应链上的安全和保护,供应链上要跟得上,这块投资有较大的机会,几乎是全方位的,原来没有什么投资和积累,需要不断提高存在感和高度。”
还有中国已经取得一定竞争优势,正在向全球化进行拓展的产业上未来亦存在发展空间,比如新能源汽车、光伏。林凌认为,中国有很丰富的产业供应链积累,也有很强的海外销售和服务能力,这块未来还有巨大的空间,二级市场的股票也有很大的机会。
至于医疗方面,林凌认为创新药是整个投资赛道上具备投资价值的关键所在。当然,还包括创新医疗器械的投资,毕竟中国现在对药的投资偏多,对医疗器械方面投资不够,细分赛道里心血管做的比较多,其他的例如骨科、手术机器人还在不断演进,对于未来市场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再有就是围绕创新药械企业提供药化、实验服务的上下游平台型企业以及消费医疗。
在医疗领域,基石资本已经迎风而动。
7月9日,基石资本所投企业普瑞眼科的首发上市申请被创业板上市委审批通过。
眼科一直被视为医疗服务市场的“黄金赛道”,现在这条赛道迎来了一家新的上市公司——普瑞眼科。
普瑞眼科是一家致力于为眼科疾病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保健及医学验光配镜等眼科全科医疗服务的专科连锁医疗机构。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采用“直营连锁”的经营模式进行全国布局,目前业务已拓展至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18个省会及直辖市,拥有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超过800人,是国内非公立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中规模位居前列的全国性眼科连锁医疗服务机构。
根据海通国际数据,2018年中国眼科医疗产业的市场规模为1516亿元,其中眼科服务为1071亿元,占比高达70.6%。预计到2021年,眼科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38亿,前景广阔。
林凌认为,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眼科和口腔等领域最有可能诞生大白马。一是拥有庞大并且持续增长的(刚需)患者群体;二是科室较“专”,对其他科室的依赖程度较小,容易独立运行;三是行业已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标准化、专业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更易通过连锁做大规模;四是利润率高,并可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压低成本。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