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连锁药店数量首次超过单体药店数量,行业连锁化率首次突破50%。随着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向全国推广,药店连锁化率仍将进一步提高。
但与美国相比,我国连锁药店的发展仍有着较大的差距:美国药店连锁化率超过75%,三大巨头市占率超过85%,市场规模超过2600亿美元。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连锁药店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巨大的市场空间,加上刚需的存在,让连锁药店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近年来,基石资本、阿里健康、高瓴资本、广发信德、天亿资本等机构,都纷纷投入了行业的投资并购当中。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零售药店数量(包括连锁企业下辖药店和单体药店)约为44.9万家。但行业集中度极低,据估计,目前行业内百强企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不足30%,排名前五的企业市占率仅为10%左右。
事实上,资本参与医药零售行业并购整合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海王星辰就与全球知名投行高盛签署了金额为4000万美元的投资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接受境外直投的医药零售企业。
之后,国内投资公司也开始参与零售药店投资。当前在A股上市的四家零售药店背后也都有专业投资公司的身影:泽星投资是老百姓大药房的第一大股东;今日资本仍持有益丰大药房约21%的股份;君联资本仍是一心堂十大股东之一;摩根士丹利通过注资获得大参林6%的股份。
从近年的情况看,一批资本的进入,也助推了行业并购潮的开启。2017年8月,高瓴资本旗下专注于大健康领域战略性投资与运营的子公司高济医疗先后与重庆万和、四川东升、成都华杏大药房、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达成战略合作。此外,高济医疗还投资了包括广东邦健、河北仁泰、河南百家好医生等医药连锁公司。
而自2016年成立以来,全亿健康先后并购江苏恒泰、温州一正药房、廊坊百和一笑堂、南通济生堂;2017年,又收购了温州叶同仁、常州中诚药房、四川巴中怡和、成都芙蓉大药房等医药连锁企业。其背后股东为基石资本和弘毅资本,主要管理团队来自海王星辰、国大药房等医药连锁公司。
去年,阿里健康(中国)向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注入现金4.54亿元人民币,并与安徽华人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
基石资本副董事长、合伙人、全亿健康董事长林凌认为,资本之所以选择进入这个行业,无非看中了三个机会:第一,目前国内零售药店的连锁化率和规模集中度不够;第二,经营效率有待提升;第三,医药分家最终会引导部分处方外流到市场上的药店,当中蕴含了巨大的机会。“医药分家仍然是趋势,资本的介入可以帮助企业通过集约化的方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商品管线的丰富度以及上游供应链的议价能力等。”林凌说。
而在高特佳投资研究部行业研究员葛战一看来,整个医药流通终端是2万亿的市场规模,每年的增速都在放缓,2018年约5%。单看院外医药零售这个市场,2018年约4000亿左右,增速在7%—8%左右,较院内高些。由于政策对城市等级医院冲击太大,造成了有一部分处方外流,大约1000-2000亿左右。
从院外的承接方来看,最先享受红利的是院边店,其次才是普通的零售药房,全国一共45万家药店,落脚到单个药店的份额其实很小,同时由于院内外药品品类结构的巨大差异,以及药店执业医师服务水平的不足,连锁药店是否能及时迎接这部分增量依然是很大的挑战。“总之,连锁药房行业本质是属于存量市场,处方外流是流通大存量市场中的结构性调整。”葛战一说。
单看零售药店,葛战一认为,其从发展阶段已经由“连锁率提升”进入到“连锁率提升放缓,集中度迅速提高”的阶段,类似1990年的美国。
实际上,美国市场早在18世纪已实现医药分离,其零售药店领域主要经历了行业集中度和连锁化提升等行业趋势。发展至今,CVS、Walgreens、Rite Aid三巨头市占率合计超过85%,其营收规模分别超过1700亿美元、1450亿美元以及670亿美元,药房连锁化率74.51%以上。
而正处于医药分离进程中的中国市场,2018年,国内药店连锁率50%,Top100企业的集中度不到30%。据统计,当前医药零售市场销售额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A股四家行业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老百姓大药房实现营业收入94.84亿元、大参林实现营业总收入89.49亿元、一心堂实现营业总收入91.76亿元、益丰药房实现营业收入69.13亿元,显然跟美国相比,中间可想象空间十分巨大。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连锁药店企业仅3570家,此后三年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到2016年突破5000家,达到5609家。但在2017年并购潮迭起,连锁药店企业数量下滑至5409家。
但这波并购潮在去年有所放缓,截至到2018年末,连锁药店数量约为5280多家。业内认为,由于收购成本显著增加,管控能力跟不上规模扩张速度,传统竞争模式发生改变,传统药店面临互联网卖药模式挑战,在医保控费、药店分类分级管理以及处方外流等政策背景下,药店盈利模式改变,连锁药店行业并购回归冷静,并购规模有所缩小。有行业研究预测,2019年药店行业并购潮会进一步冷却,连锁药店数量将进一步缩减至5200家左右。
在林凌看来,之前的一波并购潮,已经将市面上的一些大型标的进行了初步整合。但从去年情况来看,大型标的、可收购标的减少,收购成本显著增加等因素的出现,导致买方出手更加谨慎,因此才出现了并购潮回落的现象。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回落只是企业的“休养生息”,更大、更猛的并购潮在未来一两年很快会涌现。“去年并购速度之所以放缓,是因为之前太热了,而企业在被收购整合后,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当这个过程结束后,企业还会继续选择扩展。”全亿健康总裁杨建国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林凌和葛战一判断,从长期来看,并购潮并没有结束,而且下一波并购潮将会呈现巨型并购的态势。
葛战一认为,站在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的角度,受限于单体药店的营收有区域半径的制约性,自建和并购的横向扩展就成了其增收的主旋律,自建省钱,并购省时。
站在资本方的角度,他表示,推动行业集中度的上升是有利可图的:其一国外有很好的对标,WBA、CVS等慢牛股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其二连锁药房这个业态是一种产品型的连锁,不同于依靠人力的一些服务型连锁,其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通过集约化管理像上游压价提升毛利,加速产品周转速度提升运营效率。其三这次平均收购价格约1倍PS,按照行业上市公司平均经营水平约5%左右净利润,即20倍PE。如果整合得当,顺利上市的话,较行业上市公司平均40倍以上的PE有一倍的套利空间。另外此次的并购主要是以Top10的资本/企业并购地市级龙头为主,随之后续他们继续开新店也能分摊此次的收购成本。
林凌认为,现阶段龙头企业处于休养生息的状态,等到市场环境更好一些后,这些企业会进一步展开并购等动作。实际上现在一些整合的小动作一直是有的,可能到明年之后,大的整合浪潮又会开始。
放眼当下,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哪家连锁药店称得上“一枝独秀”,更多是“圈地为王”。林凌表示,这也给未来的并购整合提供了一个思路。
他认为,现在包括A股四家连锁药店的上市公司,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区域比较强,但近几年他们也在往优势集中区域之外走,而且尝试建立一些新的优势集中区域。但从目前看,仍然没有一家连锁药房企业能够在全国都保持优势,这跟管理半径、管理能力、管理团队、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体系和当地竞争格局都有关系。目前来看,往外走的方式无非是自建和收购两种方法。从全亿健康来看,他们走的是后者的方法,扎根在自己的优势区域——江苏,然后通过收购整合的方式,在浙江、河北、四川等几个省做大做强做深,之后再考虑往其他区域拓展。
林凌也提出了全亿健康下一步的并购计划:第一,先把现有的已经收购的区域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细,提高自己的规模和市占率。第二,在适当时机往其他区域做进一步的拓展,包括可能进一步采取收购整合的方式来拓宽区域和规模。第三,希望将目前已经建立得比较好的“资本+管理”的结合模式能够做得更扎实,对收购标的进行更好地输出,更好进行整合。第四,对线上业务做一些新尝试,包括跟保险公司结合,开展新兴业务围绕消费者服务。
那么,在当前格局下,这个行业还有哪些机会?
林凌表示,连锁药店市场整合的大幕才刚刚拉开,事实上现在集中度、龙头企业的市占率都仍然太低,市场空间仍然十分巨大。从趋势上来看,他提出四点看法:第一,可能整个并购规模会更大,当中资本有很多机会;第二,部分区域的药店连锁化率仍会进一步提高;第三,保险公司会借由慢性病切入到药店行业;第四,药店未来如何跟医生、药剂师展开专业化的工作等,也是一个值得考量的因素。
葛战一强调,就行业本身来说,连锁药店的小型并购还将持续存在,下一次的并购浪潮可能以Top50以内的大型省级连锁龙头为主。从产业的经营角度,互联网对产业效率的提升不容忽略,当前线上药店体量较小,增速依然保持30%以上的,随着其规模的增长,线上零售的运营效率在一定时间内也是比纯线下药店要快。很多人在质疑线上售药的政策性风险,他回复说“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是没有错误的,滞后的是监管手段跟不上技术迭代的速度,高特佳愿意陪伴企业成长一起积极接洽监管层”,同时他们也看好处方药新零售等新型业态。
近年来,在“医药分开”的大背景下,零售药店行业迎来处方外流的机遇。这是一个全新的增量市场,带来的业绩增长空间不言而喻。这也是资本青睐零售药店行业的原因之一,但现实情况不尽如人意。因为相对而言,药店在处方外流中是承接方,是被动的那一方,对整个处方外流的过程掌控力度很弱。
有分析认为,零售药店想承接处方外流,要跨越“三座大山”。首先是处方来源,一般而言,很少有零售药店跟医院有强连接——批零一体化企业除外,相反的是,流通企业有医院资源,能够拿到处方;其次是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和药事服务能力,长期而言,处方药不是药店的经营重心,也不是首要的利润来源,所以药店的处方药品种和服务能力都有限;再就是社保的支持,目前很难打通社保统筹,如果不能报销,对患者的吸引能力则有限。
杨建国则从企业角度出发表示,目前能够感受到的就是国家对药品监管会越来越严,医保控制也会越来越紧,但这是为了让整个市场更加规范。
在他看来,事实上,当市场规范了之后,许多企业能够享受到一波红利,但这个规范过程短期会制约行业发展。从机会来说,这个行业是一个长远的行业,对于企业来说,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效率的问题。相比其他行业,连锁药房行业仍然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需要积累和提升,未来希望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加入,让行业有一个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