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基石观察】“松开期待”的生活与投资

2016.10.30 基石资本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image.png

(本文作者系基石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小红) 


“完美,是一切美好事物最大的敌人。——  西方谚语”


    加入基石资本、从事股权投资已经超过五年。逐步发现,面对生活、投资,我们心中常怀期待,并渴望这些期待得到完美实现。这些期待,往往会遮挡我们的眼睛,使我们忽视现实中存在的多样性。如果能松开期待,我们将豁然开朗,天地也变得广阔。

一 、生活


一个台湾朋友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社会还不富裕、生活水平比较低。这个朋友有个老邻居,日子清贫,平常最喜欢吃的就是四方块的小豆干。有一天,亲戚家儿子娶媳妇,老邻居去吃宴席。平时大家日子过得紧巴巴,宴席是难得吃得丰盛的机会,有肉有鱼,菜式也多。老邻居宴后回家,大家围着他,问宴席怎么样、菜式多不多、丰不丰盛。老邻居沉默了一阵,摇了摇头,说:“不丰盛,又没有豆干”。

什么是我们心中的豆干呢?我们是否因为豆干问题,而觉得现在的人生不丰富、不大好呢?少了一盘期待中熟悉的豆干,以致满桌的饭菜都不如意。

我们心中都有期待的情结。期待的背后是喜乐的经验,以及对这种经验的贪求。我们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得到,或从别人的生活经验之中推测出这种喜乐的经验,并致力于追求这种经验能够再现,从而形成期待;期待得到满足后,又期待下一次的满足;从而形成一个结,周而复始,很难松开。如果期待得不到实现,就会很不心甘,内心在那儿打结。这个结,将我们包裹起来,与外面的世界隔离,活在一个自己构造的假想世界之中。

我们渴望心中的期待能百分之百得到完美实现,而不只是部分满足。这个完美,就如那盘豆干,是挡在眼前的“一毛钱”,遮住了我们的视线,看不到周围广大的世界。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如果与我们的期待有落差,我们就会抗拒、质疑、不满,并努力地按自己期待的方向去修正它、改变它。我们不能真正接受生活,而是持续地与生活发生抗争。而生活只是一个不断变迁的流程,能够参与,但不能把握与掌控。可想而知,我们会活得多么挣扎与辛苦。

生活中有很多不完美但美好的事物,生活的历程中有很多可贵的事,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满足。为了追求心中期待的完美,我们可能忽略这些美好但不完美的事物。如果把这“一毛钱”放得远一点,与这个世界放在一起,与世间其它的事物并存、同列,我们就能看到辽阔的世界。

松开期待、投身现在,我们就能在现实的生活中倾力当前,努力耕耘,在生命的历程中获得更多的舒适与满足。


二 、投资


基石资本2016年已有5家被投企业顺利通过IPO审核。它们涵盖:制药(凯莱英 002821)、通信(科信技术 300565)、照明(欧普照明 603515)、影视制作(幸福蓝海300528)、新媒体展示(丝路视觉 300556)等领域。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基石资本四五年前投资的,它们顺利度过了宏观经济的起伏波动,在各自不同领域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取得了成功。这些项目,各有各的特点,没有统一的成功模式。我们无法从这些项目中,得出一个理想的投资模式,并形成一种期待——这些模式在今后的投资过程中可以重复出现。

投资是件复杂的事情,需要考虑、权衡的因素非常多。“山无定势、水无定形”,每一个项目都无法与其它的项目完全相同。如果我们心中充满期待,在现实投资过程中就会拘泥,充满焦虑。

在投资生涯中,我们也有许多期待需要松开。松开了这些期待,我们的选择会更实际,在投资过程中束缚就少一些,也更从容一些。


1不期待宏观经济的好坏


现实社会,在各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中呈现,在影响中不断变化。中国的经济,从2012年以后,就处于一种纠结的状态,何去何从,实难判断。从产能过剩的行业角度看,经济难言乐观;从另外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又充满活力。虽然人口红利、环境红利、国际市场红利、政策红利日渐减少,但教育红利、资本红利、创业红利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中国人民对更高品质、更加丰富、更加健康、更加无害的生活的追求依然迫切。不管社会如何变化,14亿人民吃穿住行、沟通交流与文化娱乐的基本需求不会变。

这种现实存在的需求及满足需求的巨大潜在能力,必将使一大批企业度过经济的波动、实现长期稳健发展。我们要在这些领域持续挖掘投资机会,而不为定期公布的GDP数据所困。


2不期待去改造创始人与管理团队


创始人和管理团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与价值所在,企业的持续成功主要依赖于企业家精神。一笔投资能否成功,也主要依赖于这种企业家精神。创始人与管理团队一定要在被投企业中占有足够的股份,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动力持续奋斗。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充满困难与挑战。业务发展、市场竞争、资产证券化,每一步都会走得很艰辛。创始人与管理团队必须与外部投资人利益一致,穿同一条裤子,才能在长期艰辛的历程中,不放弃、不抛弃、不背弃。只有高度认同当前的创始人与管理团队,我们才能确定进行一笔投资。不能在当前苟且,期待团队未来能够提升、改造。事实上,期待团队未来可以实现提升、改造,多半只是良好的心愿而已。


3不期待商业模式的再造


近年来,新经济风起云涌,各种新的业态层出不穷。在技术、资本的推动下,创业公司不断涌现。细观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很多都离钱很远,不知道如何挣到收入,更不用谈利润了。企业会跟你谈远景,表示在某一天,企业具备一定规模了,突然间就会有巨大的收入、丰厚的利润,给投资人理想的回报。这很考验投资人的定力。如果投资人与企业抱持同样的期待,冲动之下就会下注投资。一笔生意、一种商业模式,应该具备现实的赚钱基础;至于是现在就赚钱,还是等到未来才赚钱,那只是一种选择而已。不能实现赚钱的商业模式,本质上可能就是一种资本游戏。我们不能期待一种商业模式去完成自身的再造。


4不期待风口


这几年,投资领域出现了很多风口。智能手机、快递、O2O、分享经济、互联网金融、游戏、文娱内容制作、新能源汽车、网络直播、旅游等等,无不对生活造成巨大的冲击,不断挑逗投资人的神经。如果我们紧盯风口,追逐风口,在风口中忘我投入,在高估值的情况下奋身而入,往往会在风停歇或转向时突然坠落,徒增追悔。回头来看,风口的出现,是为早期投资人的退出而准备的。这些投资人,对行业有深入研究与认识,在行业耕耘多年,行业资源与人脉积累深厚,对行业大势有基本确定的把握,并进行了早期布局。道酬勤,天道酬早,留给后来者的,往往是高挂山顶的估值,或一地鸡毛。我们不能期待在风口上取得低风险、高收益的回报,而是应该扎扎实实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深耕,勤研究、早布局,在自己能把握的赛道上参加比赛,并期望获得合理的回报。


李小红,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工学硕士。现任深圳市基石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997~2007年,工作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事研发、产品、市场工作。2011年加入基石资本后历任总裁助理、副总裁和执行董事;具有多年的私募股权投资经验,曾参与投资蓝科锂业、吉大通信、柔宇科技等项目。


(编辑:韦依祎,责任编辑:魏锦秋,审阅:杜志鑫)

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繁荣的根基是什么?

我认为是“重商主义(这里借指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这两个因素的核聚变,只要我们的体制大门开一条小小的缝,中国老百姓与生俱来的聪明、勤奋、奋不顾身,几千年穷怕了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就能创造一个新天地。

2021年,我见到一个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谈及张维迎所言“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比唐宋时期好多少”,他说这是真的,1978年他没有见过电,全家所有家当是一个小木柜。1979年,我的好朋友,一个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考上了大学,报到前他勤工俭学,骑六七十里山路卖冰棍,山里的一户人家,用几个鸡蛋和他换了一根,全家人排成一排每个人吮吸一囗。

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中国普遍的景象。而我们这一两代人,在改革开放后,怀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0多年过去,我们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怎么赞扬也不为过!

而另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上山的道路,更加的陡峭。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其发展正常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我们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中国的政策也是因时、因势而变的。

因此,并非一些简单的因素就能够遏制中国的增长,只要不出现战争这样会扰乱经济进程的极端因素,只要中国依然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就是坚定不移的。

如果认同这一点,那么无论是短期的政策、市场变化还是长期的中美对抗,都不会让我们产生太大的焦虑。

具体从我们做企业和做投资来讲,也无需过度悲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一些行业和企业衰落的同时,也永远有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崛起。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我们不必纠结于半导体仿佛一年紧缺、一年过剩,因为问题的核心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半导体技术,而中美对峙、科技封锁,将进一步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进一步迫使中国以举国体制解决创新问题。同时,当一项投资吻合科技进步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影响时,其估值亦将脱离传统财务模型。这些才是中国硬科技投资的重要的底层逻辑。

看待资本市场,我们更不必计较一时的股价波动。回顾历史,在资本市场发生剧烈调整时,那些优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出现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优秀企业不仅能收复失地,还能再攀高峰。因此,我们继续坚定地布局那些有核心技术、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而从我们的投资经历来看,那些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终都带领我们穿越了周期,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回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创新者思想共振

订阅基石资本
订阅基石资本电子邮件,获取基石新闻、项目进展及最新研究通讯

提交